智邦(2345)股價5元→1085元憑什麼底氣?呂宗耀點出關鍵地位!科技股會泡沫?看輝達就知答案
林韋伶
圖片 擷取自網路 提供
美國股市還能再漲嗎?呂張投資團隊總監呂宗耀給出了驚人答案:「在美國總統川普的第二任期,美股有機會再漲6成。」 而在中美角力下,呂宗耀說台灣或許首當其衝,但不應僅看「痛苦的一面」。呂宗耀以智邦為例分析,該公司憑藉在資料中心交換器的關鍵地位,股價由2008年的不到5元飆升至1085元之上,正是AI帶來的實際效益。 「台灣有陽光的一面,執政者必須更強力地對外論述,凸顯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優勢,而不只是陷在被動的壓力中。」呂宗耀這樣分析。
呂宗耀在最新一集《數字台灣》節目中指出,美國第25任總統麥金萊在任4年內,帶動股市上漲6成;在川普的第一任期,股市同樣上漲6成。如今川普再度入主白宮,他的戰略極有可能複製這段歷史。
呂宗耀進一步解釋,川普的就職典禮時,道瓊指數落在4萬2千點左右,若依循「6成漲幅」的歷史規律,未來指數有機會挑戰近7萬點。他強調,這並非隨口推測,而是來自清晰的戰略與政策基礎,由於川普鎖定重演麥金萊時代的黃金年代,將透過關稅與美元政策重新鞏固美國帝國地位,對投資人而言,這是「要謹慎但更要安心」的信號。
回到麥金萊年代:川普戰略的歷史藍圖
呂宗耀指出,川普在就職演說中開宗明義宣示「美國的黃金年代開始了」,並多次提及麥金萊總統的施政模式。回顧麥金萊在1897年至1901年間,透過關稅保護與對外戰爭,奠定美國崛起為世界強權的基礎,在他任內,美國經濟脫離衰退、通膨率趨近零、失業率降至4.5%,股市大漲6成。
「川普要複製的,正是這段黃金年代。」呂宗耀認為,川普的戰略主要圍繞三點:反聯準會、反精英、反現狀。尤其在全球化20多年後,新興市場GDP佔比已從2000年的20%升至2024年的42%,威脅到美國霸權,川普擬透過關稅等手段,把新興市場的GDP比重拉回30%左右,這相當於22兆美元的價值重分配。
穩定幣與AI浪潮:美國霸權的雙引擎
除了關稅戰,呂宗耀特別提醒投資人留意「穩定幣」的推進。他指出,美國國會已通過相關法案,將於2026年1月18日正式生效,要求每一單位穩定幣都需有1比1美元或國債支持,這意味著未來5年,將有高達1.5兆美元流入美國金融體系,成為支撐美國資本市場的新力量。
「這是美元霸權的新武器。」呂宗耀分析,未來美元、國債與穩定幣將形成三角循環,讓新興國家更難擺脫美元依賴。
輝達股價漲6倍但獲利成長17倍 呂宗耀:何來泡沫?
同時,AI浪潮正推升美國科技巨頭市值。全球前10大企業中,除台積電與沙烏地阿美,其餘8家皆為美國科技公司,且與AI高度連動,「不同於2000年的網路泡沫,這波AI是有獲利支撐的。」以輝達為例,股價雖然2年漲6倍,但同期獲利成長17倍,本益比仍僅41倍,遠低於當年思科的泡沫水準。
呂宗耀強調,四大雲端服務巨頭(微軟、谷歌、Meta、亞馬遜)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投入AI資本支出,2025年預估達6000億美元,且完全零負債,顯示這波AI投資「既真實、又可持續」。
台灣的「陽光面」:AI順風與出口優勢
在中美角力下,台灣或許首當其衝,但呂宗耀提醒,不應僅看「痛苦的一面」。他指出,今年台灣對美出口將突破千億美元,甚至超越人口13億的印度,顯示台灣在AI供應鏈中的不可取代性,「AI晶片需求與台灣出口順差,呈現高度正相關。」
呂宗耀以智邦為例分析,該公司憑藉在資料中心交換器的關鍵地位,股價由2008年的不到5元飆升至千元以上,正是AI帶來的實際效益。「台灣有陽光的一面,執政者必須更強力地對外論述,凸顯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優勢,而不只是陷在被動的壓力中。」呂宗耀這樣分析。
智邦(2345)股價走勢圖
圖/雅虎奇摩股市
中國的「內捲」困境:從平台經濟到新能源
相較美國「造夢」,中國則陷入「內捲」。呂宗耀點名三大領域:
平台經濟——阿里、京東、美團三巨頭近3個月砸下2000億人民幣補貼,但每筆訂單獲利不到1元,血流成河。
汽車產業——33家車企6年來累計庫存金額翻倍至4000億人民幣,負債更突破1兆,資金鏈極度緊繃。
房地產——量、價、投資全面下滑,跌幅5%至18%,尚未見復甦曙光。
「中國正陷入消耗戰,缺乏創造高附加價值的能力。」呂宗耀直言,這與美國透過華爾街與矽谷不斷「造夢」形成鮮明對比。
2025關稅年、2026匯率年:台灣企業「口袋要厚」
展望未來,呂宗耀將2025年定調為「關稅年」,2026年則是「匯率年」,因為美國國債壓力龐大,勢必透過弱勢美元來增加出口收入,屆時全球資金流向將劇烈變動。
「台灣企業必須讓口袋更厚。」他提醒,上市公司應趁國內資金充裕時,積極強化資本結構,為之後的匯率變化作準備。
在產業上,他看好兩大主軸:一是歐洲因俄烏戰爭帶動的國防與能源基礎建設,預估將釋放上兆美元投資機會;二是AI與相關零組件,仍是最具確定性的成長領域。
呂宗耀強調:「台灣的節拍一定要踩對,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步。」他強調,台灣既要正視川普新政帶來的挑戰,更要積極向世界展示自身的產業優勢,才能在這場全球權力重分配的棋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
更多今周刊文章
南亞(1303)、台玻(1802)創60年一遇歷史天量,還能買?杜金龍親授「右下角起漲股」甜蜜買點一次看
2025蘋果發表會》iPhone 17價格、上市時間、規格升級7大重點!iPhone 17 Air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