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世界自殺防治日「憂鬱症是主因」 醫:正向思考沒用
今9月10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根據衛福部公布的2023年十大死因,青少年與中壯年自殺率仍逐年攀升,其中大多與憂鬱症有關。對此,身心科醫師就指出,其實95%的自殺患者,背後有身心問題,而有高達85%也和憂鬱症相關,但不要以為有身心狀況才會導致憂鬱症,醫師說,就連「基因遺傳、內分泌失調」都可能是生病主因。 憂鬱症是大腦生病 身心科醫師周伯翰指出,憂鬱症不是「不知足或想太多」,其實這是屬於一種異質性很高的疾病,可能來自「基因遺傳、性格、家庭環境、社會因素、內分泌失調」等,每人都不太相同,也因為這樣,「個別化治療」反而更重要。
常用來治療頑固性憂鬱症的藥物rTMS,也不是萬能,周伯翰說,患者們必須以「藥物、生理、合併心理治療」,再加上周邊支持性的環境,這些都是幫助康復必須因素。
生活習慣是關鍵 很多患者會擔心,自己患上憂鬱症後,治療是條漫漫長路,甚至需要天天服藥,擔心會因此上癮。對此,周伯翰說,「抗憂鬱藥物並不會上癮,作用在於幫助身心維持平衡,讓人有力量面對困境,但若治療一段時間仍未改善,患者及醫師也必需重新檢視,是否診斷或治療方向有誤」。
不過除了規律服藥之外,穩定的作息、適度運動、補充如維生素D3及EPA,都對憂鬱症患者的病情,相當有幫助。
親友切記4不原則 親友都是憂鬱症患者身邊,重要的支持力量來源,但周伯翰提醒要切記4不原則,「不要勸對方『要正向思考』、不要責備、不要駁斥悲觀想法、不要干涉用藥」。否則讓患者可能會感到更無助,甚至中斷治療而導致病情惡化,相對的,陪伴和傾聽,才是比任何話語都要有力。
《TVBS新聞網》提醒您:
輕生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生命線請撥1995;衛福部諮詢安心專線:珍愛生命,請撥打 1925(24小時);張老師專線:1980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