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匯率風暴...害怕風險選擇不投資?殘酷現實:什麼都不做的人會是最大輸家
新台幣今天不再升值了,貶值回30.1,對於出口商來說,可以稍微鬆了一口氣,未來可以再觀察看看下一步怎麼走。
美股市場昨晚都是小跌,幅度不大,不過波克夏(BRK.B)難得大跌了5.12%,這當然跟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宣布年底要交棒有關。
這種調整是正常的,畢竟接班人不管是誰,要複製巴菲特的名聲或績效,都是有相當難度的,第一季的波克夏還是沒有進場買股票,不過股災當時發生在4月初,只能再等一段時間才會知道究竟進場買股了沒,當時4月初的急殺確實又快又急,但很快又上來了。
才1個月時間,S&P500指數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又回到原點。
美股市場在4月初的股災發生時,也有人提出美國是否從此就被川普搞到一蹶不振?總會有些投資人感覺美國要崩壞了,或者懷疑美國股市是否還能投資之類的議題。
懷疑是否要投資?或者不敢進行投資只想持有現金的人,永遠都會有無止盡的恐懼阻擋前行,
例如:
新台幣匯率在33元的時候,覺得這匯率去投資海外合適嗎?等到匯率升值到30元的時候,又說看樣子應該還會升值,不要去投資美股才對,以免產生匯損!
股市一直創新高的時候,有人說,這太貴了;股市終於發生大跌時刻,有人說,這世界經濟要毀了。
大盤一路回升到4月初的位置,這時候又有人說:「關稅政策還沒出爐,先觀望才好。」等到未來2年~3年後,股市又創新高,這時又要說「可惜當年我就沒買股票,現在賺錢的人都只是當時運氣好。」
建議買ETF,被回說這個不是一家公司,買金融商品都有可能被金融公司暗算;那不然買黃金好了,可以保值抗通膨,雖然賺比較慢,散戶又說這金價已經太貴,當年阿嬤那個年代一兩才買多少,現在一兩12萬7,000元,這有什麼好買?
那買債券領利息,適合退休的老年人也不錯,又說美國公債都快違約了,倒債怎麼辦?高評等債、高收益債,這些都是公司債,公司就有可能倒閉,不要講這些了。
那買房子收租,都會區的保值性高,就不要碰股市了,這樣的人往往又會說:「現在房價這麼高?還在打房沒看見嗎?」「少子化之下,房價必定崩盤!」
那真的不行就美元定存,至少很多銀行有高利定存方案,利息也有4.5%、4.8%,雖然賺不多也是一筆錢。
「不行,買美元就有匯率風險,現在台幣升值成這樣,萬一之後賺了利息賠了匯率,有看一些雜誌或名人說,新台幣可能升值到XX元,那真的會賠死!」
那想來想去,就只剩下「新台幣定存」這個選項了,一年利率1.6%,至少也保本,無法抗通膨也沒關係,至少有少賠一些就好,什麼事都不做的人對資產最傷。
這時候又被回:「新台幣定存利率太低了啦!當我傻瓜嗎?」
因此遇到這種情況多次後,只能苦笑,通常直接問對方想要什麼,這樣比較節省時間。
「我想要的很簡單,比定存利率高,不用太多,可以抗通膨最重要,每年能給我5%或6%這樣,不要波動太大,我是新手,心臟受不了。如果可以一直配息的那種最好,每年上漲一點就好,我要求不多,就是可以一直放到我老死,我想要趕快退休了,不想再工作,那個某某同事很煩,老闆又討人厭。」
因此這類人往往會投入詐騙集團的懷抱,或者一些宣稱有高股息的金融商品上面,專欄讀者看完上述的文字也許覺得荒唐,但真實的台灣社會中,這樣的人並不是少數,不敢說有沒有到過半,但肯定讀者周圍也有遇過這種人。
投資若不想承擔任何風險,最終只會輸給通膨
對於風險完全抗拒的人,最後依舊會敗給通膨這隻怪物。
慢性毒藥就是這麼一回事,20年前覺得300萬很多的人,20年後應該要覺得300萬不多,如果還是覺得很多,只代表著落後這社會的平均財富增值。
事情大概是這麼一回事,資本市場的殘酷已經見證無數次,財富重分配的機會永遠都會出現,可怕的是我們如果渾然不覺,這才是最大風險。
匯率可怕嗎?出口商當老闆的人應該要擔心,這很正常,對一般人來說,手上美元往往連總資產20%都不到,有些人甚至為0。
趁著此時前進全球股市布局,不管是全球型或美國股市ETF都很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投資時間超過10年就會看到明顯成果,也會對未來的波動比較免疫。
提供給讀者參考,祝大家工作順心,事事順利,謝謝你們常常來閱讀平實中性的文字專欄。
延伸閱讀
▶投資不是提早退休、財務自由的萬靈丹!這3點取得平衡,才能拿回人生主導權
▶買房、退休愈來愈難?達人教你做好2件事,面對通膨也能有餘裕
小檔案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