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丹娜絲 0708》香蕉連年受災,蕉農收入掛零,保險失靈難理賠,農民血本無歸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7月09日18:18 • 發布於 07月08日15:59 • 上下游新聞

丹娜絲颱風造成全台農業損失,兩天內已達 14 億 5,877 萬元,除了文旦最慘災損逾 2 億元,香蕉損失金額達 1.68 億元,為第二高的災損作物。儘管香蕉開設收入保險,但記者調查發現,去年三颱重創香蕉產區,大型產區卻未獲理賠,讓農民血本無歸,今年颱風再度重創,是否能獲得理賠仍是未知數。

據聞很難獲得理賠,蕉農黃宗賢沒有投保香蕉收入保險。(攝影/楊語芸)

嘉義中埔重災區,香蕉全倒

丹娜絲災後第二天,《上下游》記者深入香蕉重災區嘉義縣中埔、竹崎,高速公路交流道仍有倒樹阻路,內山公路紅綠燈因停電失靈,商家電力中斷無法營業,沿途幾乎所有蕉園皆嚴重倒伏,蕉株折損、蕉葉散落,套袋香蕉傾倒在地。午後降下大雨,更加重災後的沉重氣氛。

攝影/楊語芸

連續兩年零收入,蕉農貸款壓身

陳坤汸是中埔種植面積最大的蕉農,去年凱米颱風讓他損失慘重,他耗費心力重建農園,好不容易恢復生產,今年只差一個月即可採收,沒想到丹娜絲讓努力毀於一旦。陳坤汸表示,颱風來臨前已全面加強防護,每日帶領 11 名工人將香蕉與支柱固定,加班至深夜仍戴頭燈作業,僅兩天便支出 6 萬元工資,「最後一個小時就全部報銷了」。

陳坤汸表示,蕉園每公頃年成本高達 80 萬元。連續兩年颱風重創,收成掛零,還背上 500 萬元貸款。他無奈地說,颱風前剛收了 1000 多箱香蕉,原本放入冷藏庫保鮮,但至記者截稿時,冷藏庫已停電超過兩天,他四處調度冷藏空間,不是已被借滿,就是同樣停電,「看來明天那些香蕉都要報廢了。」

中埔最大蕉農陳坤汸質疑,香蕉保險不能理賠,卻沒有說明原因。(攝影/楊語芸)

蕉農盼延後繳納貸款,保險制度需更公平

「無助、無奈,我已經三天沒闔過眼了。」陳坤汸表示,務農本就要承擔天災風險,他沒有抱怨,也願意努力面對,只是眼下彷彿無頭蒼蠅——貸款再也沒有抵押品可用,想放棄又不甘心。他呼籲政府應讓受災農民得以延後繳納貸款,「至少給我們一年時間喘口氣。」

他也提到,他非常支持香蕉保險的政策,但是去年來了三個颱風,收入保險居然沒有理賠。「我在農會被不同單位踢來踢去,沒有人能說清楚為什麼不能賠。」身為中埔最大蕉農,農糧署據以辦理理賠的農情調查,竟完全未調查他的蕉園,讓他難以接受。

嘉義中埔香蕉倒伏嚴重,滿地香蕉讓農民十分心疼。(攝影/楊語芸)

香蕉「大風收」,新手農夫寸步難行

25 歲的王建文是新手爸爸,也是新手農夫,或許可以再冠上「最倒楣蕉農」的封號。他務農才兩年,初試啼聲時遭逢凱米颱風,捲土重來又被丹娜絲重擊,投資了 200 萬元至今「零收入」,前路茫茫、寸步難行。

王建文提到,颱風前已傾盡全力加強固定、加設防護,雖然早有心理準備香蕉會有損失,總覺得多少會留下幾成,沒想到全部「大風收」,香蕉全數傾倒、無一倖免。「從颱風後到現在,一直都覺得腿軟、不真實,看到香蕉就想哭」,但也表示明天還是得開始清園、努力面對。

他補充,今年香蕉同樣會處於高價,雖然他自己沒有香蕉可以賣,但仍請消費者支持其他蕉農。他也呼籲,立委不要再出來喊「香蕉比黃金貴」,應真正理解農民在極端氣候下所承受的風險與壓力,設法改善制度,而非空泛發言。

年輕的蕉農王建文務農兩年,卻連續遇到颱風。(攝影/楊語芸)

蕉農嘆:保險領不到才是最難的事

退伍軍人陸維礎投入農業已有四年多,目前也在嘉義大學修讀農場管理學士學程。為了分散風險,他選擇同時種植酪梨與有機香蕉,奉行「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原則,沒想到兩種作物都在這次風災中嚴重受損。

儘管這一期全軍覆沒,陸維礎仍不氣餒。他說,農民面對災情就是要堅持,「溫室農民比我們更辛苦,貸款更多,重建成本也更高。」他會儘快整理園區、施肥,讓蕉株的側芽快點長出來,「六、七個月後就可以再收成——如果今年沒有第二個颱風的話。」他苦笑著補上一句。

竹崎蕉農黃宗賢種植香蕉已逾五年,面積超過兩公頃。去年凱米颱風來襲時,他的蕉園尚能保住六成收成,今年新種的香蕉卻全數倒伏。「這次從嘉義登陸,風實在太強了。」面對損失,他語帶哀傷地說:「都是我的心血,怎麼用金錢衡量?」農會雖多次推廣香蕉保險,但他始終裹足不前,「聽說保險很難領到理賠。」

蕉農陸維礎表示,農民面對災情就是要堅持。(攝影/楊語芸)

高屏香蕉嚴重受創,但大產區多未獲理賠

黃宗賢的質疑並非無的放矢,去(2024)年凱米、山陀兒、康芮颱風輪番重創南台灣的香蕉,但高雄美濃、旗山;屏東萬巒、內埔;嘉義中埔等香蕉大型產區,卻被農金局宣告未達理賠標準,亦即受損慘重的蕉農,儘管投保香蕉保險,卻未能獲得理賠。(理賠分析表見文末)

去年獲得理賠的鄉鎮,則包括台東縣、高雄市山區,嘉義山區、花蓮縣等,但這些鄉鎮的香蕉栽培種植面積,僅佔全國總種植面積 16.99%,這意味著,獲得理賠的鄉鎮都並非香蕉主力產區。

再進一步對照 2023 年度香蕉前十大產區,僅嘉義縣竹崎鄉和梅山鄉獲得理賠,但高雄美濃、旗山、屏東萬巒、內埔等大型香蕉產區都未達理賠標準。

對此結果,屏東縣農業處處長鄭永裕相當困惑,他直言,高雄、屏東去年香蕉遭到颱風重創,「高屏地區下半年幾乎收不到香蕉」,儘管後續香蕉量少價揚,但沒有香蕉可賣的農民收入非常低,「怎麼可能沒有理賠?」當他聽聞,農金署公告萬丹、高樹等地只減產 5% 至 6% 時,更直言:「非常不合理!」

香蕉減產數據讓人難以信服

屏東南州果樹產銷班第 30 班班長余致榮,自種香蕉 50 公頃、契作 150 公頃,自香蕉收入保險推出後年年投保,他投保的是全年型保單,保額為 60 萬元。去年颱風蹂躪他的香蕉園,過往每公頃香蕉平均產量約 25 公噸,但去年大減一半,雖然香蕉產地價略揚,他結算出貨紀錄,推估每公頃收入落在 52 萬,理應要獲得 8 萬元理賠,可以減輕損失,但卻等到「不理賠」的結果。

高雄市美濃區是全台前十大香蕉產區,同樣未獲理賠,且農金署公告顯示,美濃區的香蕉僅減產2.23%,讓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頗不以為然。他以勘災、拍賣送件數量來分析,美濃減產至少 20%至 30%,且其他香蕉大產區調查結果顯示,整體減產才 5%,「如果只減產 5%,為什麼香蕉會大缺?」

鍾清輝認為,災損發生時卻沒有理賠,形同失去「減少經營風險」的意義,尤其是民間保險公司推出的香蕉植株保險有理賠,但農金署的收入保險卻無理賠,「實在不合理」。水稻收入保險有採樣、坪割數據可參照,香蕉的產量調查方式讓人疑惑,「美濃農會已經不打算推保險了!」

余致榮去年損失慘重,卻被判定未達理賠標準。(攝影/林怡均)

投保蕉農心寒 轉種木瓜鳳梨分散風險

美濃農會理事長謝志強也表示,當初農委會保證香蕉保險最高理賠可達 200 萬元,他第一個投保,其他農戶也跟進,結果實際只領到 44 萬,之後再有災損也無法理賠,「那怎麼繼續保?」

屏東萬丹青農聯誼會會長林慧瑜管理 20 公頃香蕉園,投保三次香蕉保險,原本抱著收入穩定的期待,卻屢次遇到崩盤與颱風拿不到理賠,最後不再投保。她指出,農金署公告減產 5% 與她親眼見到超過八成倒伏的狀況大相逕庭,「崩盤領不到,颱風也領不到,什麼時候才能理賠?」

農業部回應:保險將持續檢討

針對農民與農會的質疑,農金署副署長周妙芳表示,香蕉收入保險的起賠標準,是用「平均產量 × 產地均價」來計算。產量數據由各鄉鎮公所及地方政府調查、報給農糧署,價格則綜合高屏與非高屏產區的青蕉價格,這是保單上路以來就採用的方式。

周妙芳坦言,農民災後會覺得損失慘重,但個人感受不一定與整體數據相符;而且產量減少讓價格上漲,可能拉高全年平均收入,進而影響是否達到理賠標準。對於這次未達賠付標準、引發農民不滿,農金署會持續檢討與調整。

農糧署則表示,香蕉產量數據是各鄉鎮的平均值,由地方政府依作物面積、品種、區域分布等,安排具代表性的抽樣戶進行調查,「調查方式客觀、嚴謹。」

延伸閱讀:丹娜絲颱風報導全系列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