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學生掉破400萬!教育部113學年統計,國小減最多、大專減幅持續!
教育部最新公布《113學年學校基本概況統計結果》,顯示台灣學生總數續降至398.8萬人,較五年前大減27.3萬人。儘管少子化持續衝擊校園生態,但公共化幼兒園數量逆勢成長、大專STEM學生占比提升、實驗教育規模擴張,呈現出教育體系積極轉型的脈絡。以下彙整4大關鍵趨勢與社會現象。
1.少子化持續衝擊,學校減校潮、學生數年年下滑
圖片來源:pexels
113學年全國各級學生總數為398.8萬人,較108學年銳減6.4%,其中國小減幅最大,單年就少了3.3萬人。相對應的,學校數同步縮減,包括大專院校減12所、高中減7所、國中減4所、國小減18所,顯示少子化對校園結構衝擊日益嚴峻。
112學年總畢業人數為83.7萬人,五年內減少7萬人,尤以高中減幅高達19.3%最為明顯,顯示青年人口萎縮正全面反映在各級教育體系之中。台灣生育率全球墊底,導致「人去樓空」的教育現場;人口減少也將牽動未來人力市場與高教資源佈局。
2.托育公共化成長快速,國家積極介入養育責任
圖片來源:pexels
近5年新增273所幼兒園,其中公共化園所激增460所,一般私立園則減少187所。可見政策導向下,幼托教育逐步從「家務事」轉變為「國家事」。對應需求,幼教教師5年間增加9,200人,成長17%,亦反映托育人力市場正快速擴張。
面對少子化與雙薪家庭育兒壓力,政府強化「0-6歲國家一起養2.0」政策,正逐步形塑「國家幫你養小孩」的新社會支持模式。
3.技職弱化、STEM崛起 產業導向高教轉型加速
圖片來源:pexels
高級中等學校普通科學生占比5年來由45.1%升至50.7%,而技職群科則從40.8%下滑至38.3%,反映學生與家長對學術升學取向仍具高度偏好。技職教育吸引力明顯下降。
然而在大專校院階段,另一種轉型路徑浮現:STEM科系快速擴張,已占全體學生數的35.1%,5年間增加3.5個百分點,其中研究所學生占比也同步上升。
什麼是STEM?
STEM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ematics)四大領域的統稱。這類教育強調跨學科整合、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思維,是回應未來產業轉型與科技競爭力的核心基礎。
圖片來源:pexels
STEM不僅是傳統「理工」的延伸,更是AI、半導體、機械自動化、綠能、資訊安全等現代高科技產業最迫切需要的人才來源。全球各國皆將STEM作為下一世代教育戰略要地,台灣也從109學年度起大幅擴充資通訊、半導體、AI與工程科系名額,積極強化學用合一的培育路徑。
大專教育朝「理工為王」傾斜,反映AI、數位轉型等新興產業帶動教育結構調整。但與此同時,技職教育卻遭邊緣化,恐造成基層勞動力斷層。
4.實驗教育成逆勢成長亮點!小校、偏鄉成重要據點
圖片來源:pexels
在總體學生數逐年下滑的趨勢中,實驗教育卻逆勢成長。113學年參與學生數近2.7萬人,占總學生數比率由5年前的7.5%升至11.6%,學校型態實驗教育5年間增加0.6倍。
偏遠地區學校也成為實驗教育與微型教學的重要陣地,平均每班學生數僅12.2人,遠低於全國平均的25.3人,顯示地方小校正逐漸轉化為創新教育試點。家長對傳統升學導向課程的質疑日增,開始尋找更多元的學習模式與教育環境。實驗教育提供另一種回應孩子興趣與個別發展需求的機會。
從學校減少、學生流失,到實驗教育、公托服務、STEM科系快速發展,這份統計不只是反映人口變化,更凸顯教育體系正在積極應對社會結構的轉變。少子化衝擊下的「減量轉型」,將會是台灣教育未來十年的關鍵課題。
延伸閱讀:
2025升學新選擇「3+2+N」新制,畢業即就業、想升學也行!
高職將消失?台灣普通高中生人數超越高職生,持續失衡將影響經濟發展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