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級經典《凡爾賽玫瑰》上Netflix 不只是少女漫畫始祖,它憑什麼紅50年?
水汪汪大眼、華麗的服飾、戲劇化的對白與情節,這些經典的少女漫畫元素,在《凡爾賽玫瑰》中都可以找到,但如果你以為這是一部羅曼史,可就大錯特錯了。
(圖片來源:公視提供)
《凡爾賽玫瑰》以18世紀法國大革命前夕為背景,描述兩位性格、命運截然不同的女主角——侍衛隊長奧斯卡與法國皇后瑪麗安東尼,在動盪的年代掙扎著活出自我。
自1972年由池田理代子推出連載漫畫以來,便收穫高人氣。1974年寶塚歌劇團改編為舞台劇,開啟不敗傳奇。1979年又推出電視動畫,成為家喻戶曉的不朽之作。
今年4月30日,Netflix推出動畫劇場版,由《咒術迴戰》、《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的團隊Mappa擔綱製作,將10集漫畫、40集動畫的提煉成2小時精華版,引發不同世代觀眾的熱烈討論。
凡爾賽玫瑰主角1:奧斯卡--跨越階級與性別的矛盾
《凡爾賽玫瑰》之所以成為經典,要歸功於女主角奧斯卡鮮明立體的形象。
奧斯卡身為貴族之女,卻自幼被父親以男性身分養育,長大後成為皇室近衛軍官,肩負保護瑪麗安東妮皇后的責任。她在性別與階級的夾縫中成長,矛盾卻堅定,勇敢而清醒。
(圖片來源:《凡爾賽玫瑰》劇場版官方X)
站在歷史轉折的風口浪尖,多數人只能任由命運擺布,但奧斯卡選擇直面自己的處境,兩次重大心境轉折,便是她自我覺醒的最佳註解。
第一次,是在父親逼婚之際。即便擁有高超劍術與堅毅品格,她仍短暫陷入自我懷疑:作為女性,是否終究無法擺脫「嫁人生子」的命運?
最終她選擇直言對抗命運,「我會走自己的路,把自己獻給刀劍與子彈。」這份決心,為她贏得父親的尊重與認可,也為角色增添強烈的現代意義。
第二次,是她目睹皇室日益腐敗、人民苦不堪言,毅然摘下象徵階級的勳章,站到民眾一方。
她告訴手下士兵們,「歷史並非由個別英雄或將軍寫就,而是身為人民的我們,我們將成為國家的無名英雄。」用一句話凝聚軍心,也象徵她的價值選擇,不再屈從權威,而是為了理想而戰鬥。
每一次掙扎與抉擇,都是她突破性別、階級束縛的關鍵時刻;也讓觀眾看見,一個人如何超越命運,在動盪的時代中,綻放真正的光芒。
凡爾賽玫瑰主角2:瑪麗安東妮--愛情與責任的掙扎
女性角色被賦予的時代精神,也成為貫穿劇情的主軸,與今日社會遙相呼應。
在18世紀的凡爾賽宮,婚姻不過是權衡利弊的交易。14歲的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東妮遠嫁法國時,初見未來丈夫,內心卻波瀾不驚;直到在舞會上邂逅英俊的瑞典伯爵,才第一次感受到心底翻湧的激情。
她不禁讚嘆,「愛情猶如伊卡洛斯從天而降,像一場無法抗拒的風暴在你心中燃燒。」
(圖片來源:《凡爾賽玫瑰》劇場版官方X)
希臘神話中,身為人類的伊卡洛斯,妄想用蠟做成的羽翼展翅高飛,最終翅膀被太陽的高溫融化,永恆地墜落在愛琴海中。預示了瑪麗安東妮只顧追求私慾,忘卻責任的悲劇下場。
與此同時,奧斯卡將全部精力獻給近衛隊,封存女性的情感與欲望,甚至逃避青梅竹馬安德烈的深情。經歷幾番考驗,她終於正視內心渴望,勇敢跨越階級桎梏,與安德烈雙向奔赴。
作品由此拓寬格局,探討追求自由的代價:瑪麗在王權與婚姻間掙扎,奧斯卡為人民摘下貴族勳章,愛與責任在歷史激流中彼此衝撞。
紅玫瑰vs.白玫瑰 盛開後凋零的命運
不僅如此,有別於劇場版著重描述兩位女主角的故事線,動畫版則保留大量原著中的角色,有為了榮華富貴不惜出賣親生骨肉的毒婦,也有經歷不幸卻依舊保持善良的少女,營造出精彩的女性群像。
對愛情、自由與自我實現的追求,將角色推向截然不同的道路,革命的火花就此點燃。
這部完成於半世紀前的作品,如今依舊可以感受到其中磅礡的氣勢。一個是囚禁深宮的紅玫瑰,美麗而脆弱;一個是野蠻生長的白玫瑰,高潔而堅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們都不忘追尋自我,驕傲地盛開,華麗地凋謝。
《凡爾賽玫瑰》描繪的不只是歷史洪流中的愛與革命,更提醒我們去思考:如何突破被賦予的命運,活出真正追求的無悔人生?(動畫版於公視+、劇場版於Netflix播出)
【延伸閱讀】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23期《 2025 2000大調查》
顯示全部
留言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