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 中壢女刀匠入選
傳統刀匠大多是男性,桃園中壢第三代刀匠盧韻如,可說是相當罕見的女刀匠,她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學會製刀的所有功夫,今年她以客家刀匠工藝復興計畫,入選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希望用創新的方式,帶動客庄的傳統產業。
「我想找一把水果刀,比較小巧一點的。」
製刀前會先與顧客,討論用途、刀樣以及握把材質,隨後依照顧客的想法,逐步將一把刀成形,前來買刀的鍾小姐表示,在網路上看到可以依照自己手型製作刀,就非常動心,現場看著從想像到完成的刀,未來削水果就感覺非常有儀式感。
顧客 鍾小姐:「我特別來到這裡,買這個訂做的刀子,不管是做菜或是吃水果的時候,都很有儀式感。」
78年次的盧韻如,與82年次的盧宇泉兩姊妹,返鄉接手家裡的刀廠工作,從傳統的大量的製刀,轉為以工作室製作細膩專屬用刀。
姊妹倆開始製刀時,還是會讓人感覺她們難勝任製刀環節,姊姊盧韻如表示,帶著妹妹一起從認識鋼材開始,到一步步製刀過程,這其中也有大大小小的傷口,這些傷口就像榮譽勳章,陪伴她成長茁壯。
刀匠師 盧韻如:「就是大家都覺得這是男生的傳統產業,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可能為什麼我們兩個都是女生的原因,我們要翻轉這一切,我們希望可以把我們的夕陽產業,變成我們的就是日出產業,最後再變太陽這樣,更大的太陽。」
刀匠師 盧宇泉:「因為姊姊她很努力,然後我就覺得看著她這麼努力,然後我也想要一起、一起做,把家裡的事業再重新做起來。」
這樣的堅持,也讓刀廠第二代的盧爸爸,感到相當高興,也看到她們努力用心,成為合格的刀匠感到驕傲。
刀匠師 盧肇進:「一般人不了解這個產業,但是她有介入,也是一種傳承,也是不怎麼簡單的人。」
而為了推展傳統客家工業,盧韻如申請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也獲得入選,盧韻如說,接下來除了持續創作不同的刀外,也會以刀為主,開發相關文創商品,從傳統中出發用女性細膩的手法,打造更好的客家刀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