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全球拉警報! 疾管署:「5大族群留意」恐痛到無法行走
曾在20年前造成大流行的屈公病捲土重來,在中國大陸廣東造成嚴重災情,累積確診逾7000例,近一週更暴增2892例本地病例,其中以佛山市疫情最為嚴重,當局已發布「後遺症告知書」,提醒民眾屈公病沒有特效藥,務必嚴加防範;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則在當地時間3日,對廣東省發布二級旅遊警示。衛福部疾管署指出,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傳播,症狀與登革熱類似,部分感染的病人會有持續數周的倦怠感、關節痛到無法行走,持續數周至數月、甚至數年,呼籲民眾出國務必留意。
屈公病疫情嚴峻,全球今年迄今累計逾25萬例病例,以美洲疫情最為嚴峻,病例主要分布於巴西、玻利維亞及阿根廷等國;亞洲的印度今年逾3萬例病例,中國大陸廣東省佛山市與澳門等地也出現移入病例,台灣尚未發現確診個案。疾管署指出,屈公病較少出現死亡病例,但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易有併發症或病況嚴重。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警告,目前屈公病沒有特效藥,只能靠退燒、補充水分等支持療法控制,雖疫苗已問世,但只有美國批准使用,台灣尚未納入接種計畫,建議最好從源頭消滅蚊子,杜絕蚊子滋生、阻擋蚊子入侵、使用驅蚊產品等防蚊措施,做好自身保護。
疾管署指出,屈公病的病媒蚊與登革熱相同,是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攝氏39度以上)、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關節、手腕和腳踝,及頭痛、惡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部分患者恐導致長期行動不便與嚴重併發症,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約持續3至7天;近日民眾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返國後,請自主健康監測14天,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活動與接觸史,以利診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