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金磚國家反擊特朗普,中國並非替代目標
(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這些國家從不信任美國,特朗普正在證明它們是對的》,作者Matias Spektor(巴西智庫聖保羅瓦加斯基金會政治和國際關系研究者)指出,特朗普總統宣布對全球南方兩大經濟體印度和巴西加征50%關稅後,與歐洲、韓國和日本已經默許華盛頓在貿易上的許多要求不同,印度和巴西沒有屈服或恐慌,而是發起反擊,並爭取時間來激活醞釀多年的替代伙伴關系,政治學家稱之為“戰略對沖”。這是一種生存策略,正在幫助各國反擊特朗普,但同時也在推動世界走向更分裂、更危險的境地。
文章認為,在這場博弈中,盡管體量龐大,中國並未提供真正的替代方案。北京提供的伙伴關系自帶依附屬性,例如有利於中國出口的優惠貿易條款;周邊國家對其戒心深重,其國際影響力網絡仍遠遜於美國。金磚國家集團雖提供協同合作的論壇,卻缺乏真正的治理結構。巴西和印度等國可能認為,與其加入北京的勢力範圍,不如自力更生。
作者說,巴西和印度正在證明,新興力量即使面臨外部壓力和內部缺陷,也能保留一定主動權。從印度尼西亞到南非,從土耳其到菲律賓,各國都在密切關注。這些國家也表現出不願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選邊站隊的態度,它們尋求追求自身利益的空間。它們所缺乏的正是抵制框架——直到現在。
習莫普天津會晤:金磚國家被特朗普越挫越旺?
近九成駐華外國記者遭遇采訪受挫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近日發布2024年媒體自由度年度報告《新紅線:駐華外國記者面臨日益增長的障礙》指出,盡管後疫情時代外國記者簽證辦理狀況有所改善,但記者在中國的報道環境持續惡化,面臨的障礙日益增多,其中包括“紅線”範圍擴大、地面阻撓以及法律騷擾等問題越來越嚴重。
彭博社駐港記者延簽被拒 外國記者協會:加深新聞自由受侵蝕擔憂
報告指出,中國當局對“敏感”話題的界定變得模糊不清,曾被視為非政治領域的中國經濟,如今已成為敏感的“雷區”。與經濟相關的議題,例如青年失業、通貨緊縮、農民工生活條件和與美國的貿易戰,現在都面臨著嚴格審查。在2024年,近九成的記者(86%)表示曾經歷采訪請求被拒絕或取消。超過四分之一(26%)的記者認為他們的網絡賬戶曾被黑客攻擊。警方、便衣人員、無人機和數字追蹤等無處不在的監控,嚴重限制了獨立報道的空間。
報告還介紹了中國同事所面臨的壓力。近四成(3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中國同事至少經歷過一次被施壓、騷擾或恐嚇的情況。
中俄結盟,走投無路者抱團全暖?
台灣“上報”發表《說白了 俄羅斯經濟已撐不下去》,作者洪耀南(台灣淡江大學外交系中國大陸研究所學者)認為,自2022年開戰以來,俄烏戰爭從未只是軍事沖突,更是一場全面燒蝕俄羅斯經濟根基的消耗戰。2023–2024年,俄國GDP年增率表面超過4%,看似強勢復蘇,實則是靠軍費、補貼與能源出口堆砌出的短命紅利。普京一手營造出“戰爭帶動成長”的幻象,卻將整個國家推向經濟內爆的斷崖。
文章說,普京高調出席北京九三閱兵,形同對外昭告:中俄“戰略同盟”合作上不封頂。雙方深化貨幣合作、擴大能源與軍工貿易,試圖共同對抗西方制裁。但這場結盟,更像是兩個缺乏選擇的政權抱團取暖。習近平集合抗美集團集體亮相,十分風光,但中國本身也面臨內需疲軟、青年失業與資本外逃的壓力,對俄羅斯來說,這根“盟友繩索”恐怕更像是拖往深水區的鐵鏈。
作者認為,普京或許還能撐一段時間,但俄羅斯這個國家,還有多少未來可以揮霍?這才是我們,與全世界,真正該關心的問題。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