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期待中國採購 CBOT黃豆上漲2.4%
MoneyDJ新聞 2025-08-12 06:16:52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三大農產品期貨8月11日全面上漲,9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0.6%至每英斗3.85美元,9月小麥上漲0.1%至每英斗5.15美元,11月黃豆上漲2.4%至每英斗10.1125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週一在其社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呼籲中國將其購買美國黃豆的數量提高四倍,帶動美國黃豆出口可能大幅增加的市場情緒。海洋州研究(Ocean State Research)總裁喬爾·卡林(Joel Karlin)表示:「川普的推文是黃豆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儘管它不太現實。」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12月棉花期貨8月11日上漲0.2%至每磅66.76美分,10月粗糖期貨上漲1.5%至每磅16.49美分。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8月8日報告表示,FAO食品價格指數(FFPI)在2025年7月平均為130.1點,較6月上升2.1點(1.6%)。報告表示,儘管穀物、乳製品和糖的價格指數下降,但肉類和植物油價格指數的上漲抵消了這些跌幅。整體而言,FFPI比2024年7月高出9.2點(7.6%),但仍比2022年3月達到的峰值低30.1點(18.8%)。
FAO穀物價格指數在7月平均為106.5點,較6月下降0.8點(0.8%),較2024年7月下降4.2點(3.8%)。大麥和玉米的全球出口價格上漲,而高粱和小麥價格下降。北半球冬小麥持續收成帶來的豐富季節性供應對價格形成下行壓力;然而,北美部分地區春小麥生長條件低於平均,加上歐洲和黑海區域農戶不願出售,對價格提供了一定支撐。
農戶出售意願低迷也影響了國際玉米價格,此外,東歐及烏克蘭部分地區的乾旱情況,以及阿根廷和巴西由於出口稅和國內需求增強導致的出口供應減少,亦帶來影響。與此同時,FAO全稻米價格指數在2025年7月下降1.8%,因為充足的可出口供應和低迷的進口需求持續壓制價格。
FAO糖價指數在2025年7月平均為103.3點,較6月下降0.2點(0.2%),這是連續第五個月下跌,且較2024年7月水平低16.2點(13.5%)。2025/26年全球糖產量可能回升的早期預測,主要來自印度和泰國產量增加的預期,加上巴西南部主要種植區的良好天氣條件,對7月世界糖價形成下行壓力。然而,全球糖進口需求回升的跡象限制了整體跌幅。
美國農業部報告表示,週末穿越玉米帶的冷鋒將維持有利於行作物生長的天氣。「穿越平原和中西部的冷鋒,以及東北部的高壓系統,將抑制來自西南部的熱浪北擴。因此,中西部未來數天的溫度將大致有利於夏季作物,包括玉米和黃豆。」該區域也預計會有降雨。
美國農業部週二將發布供需預測月報,旨在為農業供應鏈提供專業風險管理諮詢服務的札納農業對沖集團(Zaner Ag Hedge)首席市場分析師凱倫‧布勞恩(Karen Braun)預計黃豆產量預估將有大幅上調。她指出,美國農業部過去10年中有8年在8月報告中調高了黃豆產量預測,2020年上調幅度最高達到7%。
另一方面,美國新作黃豆的銷售低迷。布勞恩報告表示:「截至7月24日,美國黃豆出口商在2025/2026行銷年度(自9月1日開始)僅售出略高於300萬公噸的黃豆。這一銷售量是20年來同期的最低水準,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2%。」
與此同時,中國7月黃豆進口量年增18%至1,166.6萬噸,連續3個月突破千萬噸,1-7月進口量年增4.6%至6,103.5萬噸。中國是最大的黃豆進口國,2024全年進口量年增6.5%至1.05億噸,創下歷史新高。雖7月尚無來源數據,但6月87%的中國黃豆進口來自巴西。德意志商業銀行(Commerzbank)表示,考慮當前貿易氣氛,美國黃豆銷售可能在今年剩餘時間維持低調。
根據農業資訊供應商數據傳輸網絡(DTN)截至8月1日的產量模型結果,美國玉米作物有望自2018年以來首次達到趨勢線以上的全國平均玉米產量。DTN的專有產量模型是DTN數位產量巡迴的核心,該巡迴將這些數據驅動的高空視角預測與農民、農藝師及其他專家見解結合,描繪玉米和黃豆在關鍵灌漿階段的產量潛力。
DTN農業氣象師約翰·巴拉尼克(John Baranick)表示:「玉米帶絕大多數地區降雨頻繁且量中到大,淹水情況輕微,風害比冰雹更常見。2025年初期,平原區與中西部西部仍處於嚴重乾旱。玉米帶東南部則相反,自四月初至五月降下豪雨,土壤難以耕種,許多農戶遲遲未能按理想時間播種。」
北達科他州農民兼DTN ClearAg單位首席科學家約翰·米維斯(John Mewes)表示,授粉狀況是目前模型難以早期準確預測的問題之一,因從衛星獲得的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圖難以顯示授粉問題。土壤過濕也可能同樣是一大隱憂,因很難從太空判斷過多水分聚集於玉米根部及莖基是否影響產量。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