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中國壓力下國旗「被遮」消失 We TAIWAN大阪世博最終場喊聲更響

中央廣播電臺

更新於 6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江昭倫
疑似中國壓力,大阪世博官方即使事前同意,但最終場要求台灣團隊拿掉舞台背板上的國旗,最終台灣團隊以電氣神將不移動演出,技巧性遮著國旗,讓演出繼續。(江昭倫 攝)

文化部籌劃、在大阪世博夢洲園區演出的 We TAIWAN《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今天(28日)落幕,連續三天都吸引滿場觀眾駐足。然而,最後一場演出卻發生遺憾插曲:原本日方允許台灣在舞台背景放置中華民國台灣國旗,但疑似因中國施壓,最終只能透過「電氣神將」坐鎮舞台、以靜止不動的方式技巧性遮住國旗。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在現場表達強烈遺憾,同時強調:「台灣是真實存在,不會因為名字或國旗而消失。」

此次We TAIWAN《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被列為大阪世博大會官方正式演出活動之一,8月26日至28日在夢洲「Pop-Up Stage 北」舞台演出,原本舞台背景設計露出中華民國台灣國旗,並已事前獲得日方同意。

然而首演後,大會卻以「受到壓力」為由,希望國旗能被移除或遮掩,甚至派人測量國旗大小。

經過多次協調,日方最終尊重台灣團隊自行處理。於是演出中的電氣神將不再移動,恰好遮住國旗,讓28日最後一場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或許正因如此插曲,台上演出更顯情感強烈,台下觀眾反應格外熱情。結束時,全場觀眾與團隊共同多次高喊「We TAIWAN!」聲浪震撼,台灣許多工作人員都難掩激動,包括文化部次長王時思、策展人吳季娟等人甚至感動落下淚來。

兩位演出電氣神將的舞者直言,無法完整演出有遺憾,但「至少神將坐鎮舞台,守護保佑大家,讓演出能繼續」。設計者李育昇則坦言:「身為藝術家當然覺得很嘔!但這是代表台灣,就願意忍下來。」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受訪強調,當初申請通過時,背板舞台設計就有國旗,因此並不是意外,但大會也表明希望台灣團隊能體諒他們也是受到「壓力」,雖然對方沒說壓力來自哪裡,但台灣面對國際困境一直都很清楚。

對於這起事件,王時思表達強烈遺憾,但也表示台灣是真實存在,不會因為名字或國旗而消失。王時思:『(原音〕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當然還是表達強烈的遺憾,就是台灣要以台灣自己的名字走出國際,看起來仍然非常的困難,那這個困境是存在的,也希望國人是了解的,但是台灣做一個真實的存在,不管在現場最後大家在高喊著We TAIWAN的情況下來終結了所有的演出,還是在這整個過程裡面,這麼多的觀眾跑來告訴我們,終於他這次認識到更多的台灣,他好喜歡這樣的台灣,他希望可以來訪這樣的台灣的時候,我想台灣真實的存在是沒有辦法磨滅的,不會因為國旗、不會因為名字而消失。)

對於國旗被迫「遮住」。文化部次長王時思(中)表達強烈遺憾,兩位演出神將的舞者蔡桂誠、郝繼良雖然無法上場,不過也認為至少有神將在,也是另一種「保佑」,至少只是遮住而不是拿掉。(江昭倫 攝)

We TAIWAN 《島嶼之聲:廟埕前的謝神戲》在夢洲三天演出,每天都吸引爆滿人潮,有人甚至頂著大熱天提前一小時來排隊,也有不少人告訴記者,他們特地買票入園,就是為了看台灣演出,對於表演內容深受感動。

王時思表示,文化部推動「We TAIWAN台灣文化 in 大阪.關西世博」的初衷,就是用文化交流取代政治角力,「軟實力比強硬政治更能被國際接受」。她相信,這次經驗將成為未來台灣持續推動文化交流的典範,並在更多國家與場域重現。

人在台灣的文化部長李遠則宣告,文化部已獲得行政院支持編列預算,明年將有機會把「We TAIWAN」的展演活動搬回台灣,讓大家一起在台灣的土地上,繼續面向世界驕傲地喊出「我們台灣」。(編輯:許嘉芫)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勞工子考上台大、公費留學變教授!被他1句話逼哭 用20年還一個對不起

三立新聞網
02

1顆100元!不二坊蛋黃酥代購飆1盒1500元…民眾崩潰:比雞腿便當還貴

三立新聞網
03

才喊告網友!媽媽餵終於道歉了 改口稱「1歲以上奶粉」

三立新聞網
04

國家級警報嚇壞!台灣已進入震動模式 專家示警:地震會越來越頻繁

鏡週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生活話題:鬼月到,禁忌知多少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