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年裁掉 11 萬職位,一半來自汽車業
德國工業衰退正在加速,與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 年相比,這幾年德國工業已失去近25 萬個工作崗位,其中汽車業已裁減11 萬個工作。過去一年工作消失速度更快,有 11 萬人失業,一半是汽車業勞工,德國似乎已經處於經濟風暴當中。
今年第一季德國工業營收下降0.2%,下降速度在加速,第二季年減2.1%,遠超過整體GDP 下降幅度。德國工業就業人數在第二季也下降2.1%,至543 萬人。安永調查德國政府數據出具報告指出,與六年前相比,勞動力萎縮4.3%,自2019 年以來約有24.55 萬個工作流失。
一年流失 11 萬個工作
一半發生在過去一年,德國工業整體裁員約11.4 萬人,做為歐洲國家最大產業之一的德國汽車產業裁員近7%,約51,500 個職位,下降幅度最大。安永報告也指出,2025 年第二季企業產業營收年減1.6%。德國汽車巨頭福斯汽車公布第二季利潤大幅下降,並下調全年業績預期。
報告指出,沒有其他工業部門出現過如此大幅的就業減少,利潤大幅下滑、產能過剩以及海外市場不景氣,導致就業崗位大幅減少已不可避免。
長期以來,德國汽車業面臨著許多挑戰,例如來自中國在成本和創新方面的激烈競爭,以及在電動車競賽中難以取得進展,市場將這些挑戰,歸咎於德國聯邦政府的官僚主義和監管。
對美國與中國出口下滑
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政策加劇人們的擔憂。由於德國工業,尤其是汽車產業,高度依賴出口,並將美國視為最大市場之一,但第二季德國對美國出口下降10%。本月初,美歐貿易協定細節曝光後,汽車業或將迎來一些緩解,汽車仍將徵收 15% 的關稅,但前提是歐盟修改立法,降低其工業稅。安永報告稱,德國對美國的出口「看不到改善的跡象」。
中國一直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現在排名已下滑至第六位,上季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降14%。德國整體經濟狀況也對汽車產業構成阻力,該國年度GDP 在2023 年和2024 年均將下降。今年似乎也開局緩慢,第一季實現0.3% 的成長後,第二季下降0.3%。報告預計德國對美國和中國的汽車出口將繼續面臨壓力,前者受到關稅的影響,後者受到需求減弱的影響。
工作變少將成長期趨勢
在利潤大幅下降、產能過剩以及出口市場疲軟下,德國各大工業巨頭,包括梅賽德斯賓士、福斯、奧迪、博世、大陸、采埃孚(ZF Friedrichshafen) 和保時捷在內的大公司,都推出成本削減計畫,且通常從德國本土開始,大規模裁員不可避免,就業數量將持續下降,尤其是在管理、行政和研發崗位集中的德國,報告還預測,即將從學校或大學畢業的年輕工程師們的未來將更加艱難。
報告警告,汽車業和機械工程行業招募的年輕人比過去幾年少得多,年輕工程師面對不利的勞動力市場,許多人將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我們將看到大學畢業生失業率上升,這是德國很久以來從未經歷過的局面」。
(首圖來源:Flickr/GillyBerli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