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頂樓也能畫夢想:這間基隆畫室,4歲到70歲都愛來串門子
與傳統畫室不同,頂樓的教學以快樂學習為宗旨,不希望學生帶著壓力或任務來作畫,學生可以自由挑選想要學習的媒材。
位於崇法街,往山丘住宅區的路上,一間外觀有如現代咖啡廳的空間坐落於巷弄間。早晨的陽光將門口的植栽灑得光亮,襯著大片透光的落地窗,形成一幅恬靜的光景。玻璃窗內,鵝黃色的牆面包裹著空間,進行到一半的畫作與桌面上散落的彩筆,恍惚間,彷彿來到畢卡索位在巴黎拉斯佩爾大道(Raspail)的創作空間。這裡是「頂樓藝術工作室」,一個社區型的美術教室,也是一對年輕藝術家夫妻所創立的夢想園地。
頂樓藝術工作室是原先從事藝術工作的芯妤與凱文的新天地。疫情期間,一切藝術事務停擺,夫妻倆有了更多時間沉澱。最終,倆人決定回到基隆,開一間夢想中的店,目前位在崇法街的選址是夫婦輾轉的第二間工作室。不過,各位在踏進工作室後也許都會有和我一樣的疑問:「工作室明明在一樓,為什麼取名為頂樓?」原來,工作室的名稱是源自於芯妤在外木山家中頂樓的創作空間,之後就一直沿用「頂樓」這個名字。「雖然取名頂樓,但後來找到的空間都在一樓。」芯妤打趣地說道。
與傳統畫室不同,頂樓的教學以快樂學習為宗旨,不希望學生帶著壓力或任務來作畫。在這裡,學生可以自由挑選想要學習的媒材:素描、水彩、油畫、版畫或者壓克力,沒有任何的局限。當然想畫什麼主題也都可以,有的學生喜歡畫自己的毛孩、有的學生喜歡臨摹名畫,也有學生喜歡畫自己的家鄉。有趣的是,這裡的學生從4歲的小朋友到70幾歲的長輩們都有,他們甚至會相互學習和聊天,成為畫畫路上的忘年之交。
而除了特地來學習的學生,頂樓也時常有附近的鄰居經過,因著好奇心往室內觀望,或者就直接走進來聊天,最終成了現在來上課的固定班底。談到如此特別的情形,凱文說:「基隆人很可愛的地方在於,人們會把畫室當成聚會場所,聊各種生活瑣事,很有人情味。」可以說,這個佇立在住宅區附近的空間與當地社區有著很強烈的連結。
採訪末尾,芯妤和我分享,曾經在國外擔任駐村藝術家的她,回台後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國外學習或從事藝術的人,人人都認為自己是藝術家,相反地,台灣人都很謙虛,沒有人敢自稱是藝術家。「其實,藝術沒有所謂的階級與門檻,只要在創作就是藝術家。」而頂樓的存在就是想將這樣的概念傳達給每個人,只要來到頂樓人人都是藝術家!
頂樓藝術工作室
地址_基隆市信義區崇法街20號1樓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2025年8月號第162期《基隆‧文藝復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