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金管會出手解禁新青安 公股:年底前可再釋出1成承作量

信傳媒

更新於 09月04日10:32 • 發布於 09月04日10:25 • 葉佳華
根據公股銀行估算,到年底前大約可增加約1成的新增房貸承作量,將可適度舒緩當前房貸荒情況。(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行政院今(4)日拍板,新青安購屋貸款將排除在《銀行法》第72-2的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之外,並且追溯自9月1日開始上路。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下午表示,現階段的確有接到民眾申訴公股行庫在辦理貸款過程中,以「沒有額度為由」拒貸或是告知要等待非常久的排撥時間,因此這次鬆綁主要是滿足民眾自住首購的需求。

金管會銀行局解釋為何排除新青安貸款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4)日下午出席金管會中元節祭拜活動時接受採訪指出,房貸問題牽涉到非常多層面,過去十年來不動產貸款成長85%(分子),但存款(分母)進成長73%左右,加上近年房地產市場熱絡,因此資金水位確實比較吃緊。

彭金隆也說,銀行作為特許事業,必須滿足民生貸款所需,民眾有自住、首購需求一定要全力滿足,因此這次金管會所主管的《銀行法》第72條之2,從9月1日以後,新承做的新青安予以排除,希望讓給公股行庫更大空間,滿足民眾自住首購的需求。

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也補充,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接到民眾申訴公股行庫在辦理貸款過程中,以「沒有額度為由」拒貸或是告知要等待非常久的排撥時間,他也提出數字,過去一年來,公股行庫辦理新青安每月平均約有300~500億元左右,「如果我們沒有將新青安貸款排除,那麼未來新承做的新青安案件就會有額度受限問題,因此這次將新青安貸款予以排除。」

童政彰指出,過去財政部從2023年辦理新青安的過程中,的確有發現部分購屋族轉租,已背離新青安政策的本質,甚至有炒房疑慮,經過財政部邀集公股行庫進行管控措施,包括貸前徵審、貸放後管理查核,至今已追回5000餘件、金額1億餘元,顯示公股銀行目前已做好相關風險控管措施,也就是承做案件須經過銀行的5P徵審。

公股銀:有望提前消化排撥情況

根據《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商業銀行辦理住宅貸款及企業建築放款的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合計的30%。根據金管會銀行局揭露,本國銀行在銀行法第72條之2平均比率為26.04%;公股銀行平均數則為27.61%,甚至據了解,合庫銀行目前比率已高於28%,約在28.3%左右。

一名公股銀行人士表示,新青安不計入銀行不動產放款天條之後,預估年底前承做量大約可以再釋出1成左右的量能,但不樂見「案件突然又爆衝」、不太可能「無限制擴充」,因為銀行除了受《銀行法》第72條之2限制之外,還有央行的集中度管理限制,雖然央行有說自主管理給予彈性,但不知道彈性界線在哪裡。

另一名公股銀主管指出,《銀行法》第72條之2是屬於法律位階,因此絕對不能碰觸到30%天花板,由於現行法規已排除危老都更,這次再針對新承做的新青安貸款排除後,預期未來承做不動產放款的空間將會變大、且預期比率會下降,認為此舉對於八大公股行庫都有幫助,多少能提前消化現階段排撥情況。

央行仍盯住「集中度」,預估年底前可再釋出1成左右的承作量

但另一方面,銀行仍受限於中央銀行目前對於銀行不動產集中度須自主管理,公股銀主管指出,由於央行對於不動產集中度包括土建融、都更危老、房貸等不動產放款,並沒有排除與放寬,因此目前公股行庫確實在不動產集中度仍偏高。

不過,公股銀主管觀察,央行對於銀行不動產集中度的關切重點,主要在於新承做的內容為何,假設新承做的案件主要是都更危老或新青安等配合政策項目,即便不動產集中度目前仍高於水位,但實際上央行也不會過於苛求,因此央行最在意的是放款的「內容」,不希望流向土建融及多屋族。

外界擔心,新青安不計入銀行不動產放款天條之後,是否會再衝出一波新青安貸款潮?公股銀行人士認為,不會。原因是,去年新青安政策並沒有做好管控,也沒有查核是否租屋等違規事項,但現在新青安每月都查,加上現階段房價進入修正,時空背景與去年不同,因此預估新青安後續應不至於會爆衝。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台股本周譜八大驚奇:笑納25K刷新高、上市市值衝82兆、台達電躋身2兆俱樂部

anue鉅亨網
02

銀行帳戶「轉錢給自己」竟然也會被凍結!行員跳出來內幕都說了

太報
03

醫療費大通膨3/罹癌至少要準備200萬! 急診醫師揭醫療險投保順序

鏡週刊
04

「夫妻贈與免稅」為何老公送她千萬被課遺產稅?「忽略1事」誤會大了…律師:這些贈與都要繳稅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吳怡霈曝「2檔金融股」驚人股利!無痛下單iPhone 17

民視新聞網
06

大樂透頭獎3.15億元1人獨得!獎落台中市 店家曝:「招財貓」一直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