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你被洗腦了嗎?認識心理操縱手法,原來「這種課程」不合理!

美醫誌

更新於 03月25日04:27 • 發布於 03月21日03:22

你也有遇過這樣的狀況嗎?身邊的親友在參加可疑的團隊後,像是變了一個人,積極投入成長課程,強烈崇拜所謂的導師,甚至花錢如流水的購買商品或課程?連家人的勸告也聽不進去,團隊強大的「洗腦」功力令人驚嘆。明明希望自我提升,為什麼反而不受到他人認同,除了組織裡的成員,其他人都越走越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心理操縱」的幾個關鍵,不僅幫助自己,也幫助身陷洗腦漩渦的親友,走出可怕的心靈控制。

前百萬YouTuber「眾量級CROWD」家寧在與Andy分手後,兩人各自發展開創新頻道,不過去年家寧在新頻道「秘月期POPOO」的首支影片中,拍片風格、動作和語氣與往常大相逕庭,引發網友熱議,擔心家寧是否捲入可疑團體或宗教,也讓大眾開始重視心靈團體的合法性。

看起來「怪怪的」團體,通常有什麼特徵?

生活很難,常常有很多我們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這時候我們也許會期待一些成長課程或團體,能夠改善生活,幫助提升自我,原本是如此積極的想法,沒想到卻被不懷好意的心靈操縱手法欺騙,反而越陷越深,甚至不想離開。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並非所有心靈成長團體都是負面的,但在團體中也有一些我們應保持警惕,時時留意的警訊,以下列舉常見的心理操縱手法做參考:

1.剝奪成員的自信

通常大型團體的覺醒訓練會先剝奪成員的自信,否認過往的人生歷練,讓人誤以為這是自己現在過得悲慘的原因,導致人們陷入自卑的誤區。

2.樹立權威、建立制度

很多時候團體會建立權力制度,塑造領袖人物或學長姊等階級,讓人臣服、信賴,甚至無條件的信仰,讓人以為只要相信或盲從就可以重新找回自信和快樂。

3.同儕壓力與影響力

制定開發親友加入課程的目標,使其反而變成成員的壓力。例如「這麼好的東西怎麼可以只有我們知道,你也要讓親友一起變好」,結果原本是要讓自己變得輕鬆、安全、自在的團體,卻變成了另一種壓力的來源。

4.簽訂保密協定、條款

使人與外界保持距離,利用保密條約,使成員無法對外分享自身的經驗或心得,如此一來成員的交友圈便會越來越狹隘,漸漸地只有團體中的同伴能聊得來,或是必須拉攏親友進團體。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通常在諮商時所簽屬的保密條款,應為「不能分享個案的隱私」,因為我們可能在團體裡聽見別人的辛苦故事,而保密條款的合理健康性是在於不去談論別人,不透露其他參與者的隱私,但是可以談論自己的感受、自主分享,並非濫用這樣的限制,讓你以為只有特定團體裡的人可以信任,或是必須強制邀請他人加入組織。

明知團體有問題,為何卻不想離開?

人在脆弱的時候都希望能尋求幫助,但當時可能沒有機會去分析這些方式是否安全與健康,以下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列舉出幾項常見的無法抽身的原因:

1.產生情感依賴

已經獲得了其他成員的認可、擁有一定階級的權限等,使得脫離團體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困難。

2.集體歸屬感

團體中的人都曾經在自己困難時拉了一把,使得歸屬感相當強烈,甚至認為離開團體是一種背叛。

3.沉沒成本(sunk cost)

已投入且不可收回的金錢、時間、情感,會讓離開與否變成一種拉扯,可能會認為離開團體後反而人財兩失,或是投入的過往都是浪費,而這樣的情感又會導致更難離開。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健康的團體應該會讓人感到輕鬆、自在、自由、安心,並非反倒造成成員無處宣洩的壓力,最後還因為沉沒成本而不敢離開。

如何分辨團體是否對自身有積極、健康、正向的幫助?

首先要知道團體或課程的內容、收費標準是否公開透明,合理的專業資訊是否公開,在其網站、文宣或是實體課程中能否進一步查明,讓人在尚未進行前就明確知道需要多少的費用,之後不會再有額外的支出。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進一步指出,專業的課程或團體,是無法被預期療效、在短期內痊癒的,當然多次參與可能會對心靈上有加乘的幫助,但不應誇大效果。此外在健康的團體中,會受到自主性的尊重,隨時想要離開都是沒有問題的,即便是「中途退出」也不會有壓力,不應出現情緒勒索的狀況,而是以自身選擇為主要的出發點,來達到彼此尊重。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可以參考以上的標準,來篩選公開、透明、合理的課程或團體,讓自己與家人可以更安心、放心。

如果我的親友深陷其中,該如何幫助他脫離?

有時身在圈外的人往往看得比較清楚,面對深陷其中的當事人時,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由於人在脆弱的時候往往是什麼都好,因此團體才會成為當時他唯一的浮木,所以這時並非一味地指責、反對他加入的團體,而是要先設身處地的思考,就是因為當下沒有人能理解、幫助他,才導致現在的狀況。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可以先去理解對方的難處,以「詢問」代替「給建議」,可以詢問對方是不是之前遇到什麼事,以前又是怎麼樣走過來的。若對方願意分享當然很好,但若是不願意的時候,先試著陪伴就好,之後再發展到對話。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太急著給評價、給建議,忘記好好聆聽對方的感受,其實在過程中「耐心」是很重要的,當我們能被當事人依賴時,再慢慢引導他談論團體中的感受。

在這個歷程中,對方若是願意開始傾訴,請特別注意「理解並尊重」。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我們應尊重曾經「救贖」過對方的團體,也許我們並不認同,但請不要評價他人的選擇,把目標放在「參與感」上,以詢問感受代替批評,例如了解他過程中是否受到委屈、是否產生壓力。若對方願意傾訴並開始詢問解決的方式,請陪同他去尋求合法、正當的心理諮商,來解決他的人生困境,塑造你們之間更緊密的情感連結,一步一步幫助他找到真正能安心的地方。

我為什麼會被騙?別陷入自責的漩渦

近期大眾對於心靈成長課程的熱議,也讓不少人開始審視自己加入的團體,是否真的能夠為自身帶來幫助。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不管是曾經或正在參與可疑團體中的人,請千萬不要自我批評,覺得自己很笨很傻,因為這些團體可能都是當時救過你的浮木,所以不要自責。但我們必須了解,對自身有幫助的團體,是不會為成員帶來壓力與委屈的,當我們能分辨這些的時候,才能真正安心、放心地追求更好的自己。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3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4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05

喝水常嗆到?醫揭1警訊恐是巴金森氏症惡化!別再以為是老化

健康2.0
06

11月21日 重要的是,別停下腳步

Heho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