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日本米荒,台灣好米外銷大幅攀升,由業務市場深入家庭市場,穩定質量成續航關鍵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3月13日20:38 • 發布於 03月13日10:35 • 上下游新聞

最近去日本玩,有沒有發現咖哩飯變貴了?超商的御飯糰也漲價,家庭用米價格更飆升將近五成。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日本米荒」除了高溫歉收、需求激增,也與日本休耕政策、米價長年過低,導致生產不足有關。

日本米荒會是台灣米出口日本的機會嗎?若要進軍日本市場,台灣米面臨哪些挑戰與機會?來看業者的第一手經驗與分析。

大倉米舖創辦人簡碩宏(左五)帶著台灣農企業與與日本北海道食材供應商簽約。(照片提供/簡碩宏)

高溫歉收、恐慌性採購,日本米價攀高

衛報》指出,2023 年高溫影響稻米產量,加上外國遊客激增,導致米價飆升。原預期 2023 年秋季新米上市後價格回穩,但 5 公斤裝白米仍從 2023 日圓漲至 3688 日圓,漲幅近 50%。農業大臣江藤拓近日宣布釋出 21 萬噸儲備米,但日本年消費量 650 萬噸,此舉僅是杯水車薪,且時機過晚,難以壓制價格。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除氣候因素,政府補貼政策鼓勵休耕,加上地震預警引發恐慌性購買,導致日本近 30 年最嚴重糧食短缺。《朝日新聞分析,近年稻米交易轉向獨立貿易商與零售商,政府對庫存掌控力下降,影響供應穩定,小型企業投機、家庭囤米及農民惜售等,也推升米價。

公告顯示,日本 7-11 也無法承受米價上漲的壓力,開始調漲飯類商品價格。(照片提供/簡碩宏)

日本長年鼓勵稻米休耕、米價過低,產量難以回復

大倉米鋪執行長簡碩宏熟悉日本稻米市場,他指出米荒也反映日本長期政策失誤。早在 1960 年代,日本因食用米過剩推動減產,產量從每年 1200 至 1300 萬公噸降至 2010 年約 850 萬公噸,達供需平衡,2018 年起終止減產政策。

然而,許多稻田休耕或轉作後無法復原,2020 年食用米產量降至 800 萬公噸。2023 年因高溫減產,2024 年略微回升但僅有 683 萬噸。此外,日本稻米收購價長期偏低,每俵(60 公斤)生產成本約 15000 日圓,糧商收購價僅 12000 日圓,須靠政府補助 3000 日圓才能打平,種稻收入差導致農民棄耕。

簡碩宏認為,這次日本缺米、米價上漲雖是一時現象,但在自民黨執政下,日本政府與農協關係緊密,當前米價或許才是農民願意種米的合理價格,「未來要看到便宜米價,恐怕回不去了。」

日本稻米減產政策導致稻米生產量大減,可說是今日米荒的遠因。(照片提供/簡碩宏)

日本米荒,台灣米外銷大幅攀升

日本缺米,是否成了台灣稻米出口的好機會?台灣米銷日雖行之有年,但過去多作為囚糧或加工用米,價格不高。從近十年統計數據來看,台灣出口白米至日本數量原先皆未破百公噸,2019 年後政府提供稻米出口獎勵,2020 年外銷數字便飆升至 4988 公噸。

隨後幾年,因疫情與海運費用大漲的影響,出口日本的米量隨之下滑。2023 年後日本米荒,台灣稻米出口量再度大幅增加,2025 年光是前兩個月的進口量,就幾乎達到 2024 年的四成之多。

台灣米進軍日本市場的挑戰

台灣若想持續搶攻日本稻米市場,面臨多項挑戰,首先是進口配額限制。根據 WTO 規範,日本須開放 10 萬公噸稻米享關稅優惠,但配額由各國分配,台灣僅獲不到 1 萬公噸,且掌握在少數日本商社手中,一般業者難以直接出口,即便取得合作,利潤也有限。

此外,台灣米過去多走業務通路,米商往往不清楚自己收購的品種,包裝也標示「複數原料米」,這是因為「若標示單一原料米,在日本會被驗 DNA」,因此台灣米商不敢輕易標註,以免違規,簡碩宏分析,這讓日本消費者對台灣米認識度低,市場推廣更顯困難。

台灣出口米少有單一品種,需以「複數原料米」標示。(照片提供/簡碩宏)

大倉:建立品牌形象,讓台灣好米被看見

為了將好米賣進日本,大倉米鋪委由日本友社申請關稅優惠配額 3000 公噸,去年先出口少量有機米到東京銀座的新光三越試水溫。今年則與日本三大食材供應商之一「日食」簽約,首度打進日本團膳市場,以台南 11 號供應學校、醫院及長照中心,也將於 5 月舖貨到超市。

簡碩宏曾赴日學習水稻種植,熟知日本市場需求,在台灣以較高價格契作,要求農民依標準生產,經食味值與味度值檢測達特 A 等級,才能進軍高價市場。他強調:「日本市場只要品質夠好,一公斤貴 50 日圓都沒問題。」

簡碩宏建議,台灣應趁此時機建立「台灣產好米」形象,不走業務通路,而是進入末端市場,提高產品價值,讓農民與業者獲利。但這需要更嚴格品質管控,確保米質穩定,才能賣出好價格。

他也指出,若要擴大出口,仍可透過其他方式突破配額限制。目前日本進口非優惠關稅米,每公斤須額外支付 49 日圓關稅,若政府補貼,將大幅提升業者出口意願,使台灣米更具競爭力。

弘昌:若無政府出口獎勵,恐難以競爭

弘昌碾米自 2019 年起出口台南 11 號至日本,但因停灌休耕影響供應,一度失去訂單,直到日本缺米,市場才回穩,去年出口了 3000 公噸白米到日本。

執行長曾耀彬強調,進軍日本市場並不容易,須通過 600 多項農藥殘留檢測,契作要求更嚴格,生產成本提高。但出口訂單貨量大,現金流週轉快,對碾米廠是誘因。

不過曾耀彬提醒,台灣米出口每公噸須達 1,200 至 1,300 美元才有利可圖,但國際行情多落在 400 至 800 美元,目前政府提供 24,000 公噸出口獎勵,每公斤補助約 15.5 元(約每公噸 500 美元),若無政府支持,以台灣的米價恐將難以競爭。

弘昌碾米將台南好米銷往日本。(照片出處/台南市政府新聞)

上達糧業:應走向外銷專區,契作單一品種

上達糧業公司董事長周碩良與日本 SC 食品株式會社(住友商事集團)合作,外銷台南 11 號至日本。最初以業務用米為主,但去年起,台南 11 號已進入 200 多家西友超市,正式走向日本一般消費市場。他轉述住友商社部長畑清政的話,「很多客戶喜歡台灣米的性質」,讓他覺得無比光榮。

周碩良表示,米糧出口日本需要三方合作:日本商社取得 進口額度、台灣貿易商拿到出口獎勵、糧商與農民配合出貨,三方都需要長期耕耘,並非短時間內就能攻佔的市場。即便有政府的出口獎勵,日本訂單仍難以獲取高額利潤,進入市場後更需步步為營,競爭激烈,挑戰不小。

從長遠來看,他認為台灣目前的稻米品種過於分散,雖然讓消費者選擇更多元,但不利於出口。他建議台灣可以考慮設置「外銷專區」,依據年度訂單契作單一品種,才能確保穩定供應,提升國際競爭力。

上達糧業將湖口好米外銷至日本。(湖口鄉農會提供)

農糧署:台灣米主打新鮮、熟悉口感

農糧署副署長黃昭興表示,米荒讓日本超市業者主動來台採購,促成 5 公斤裝的台南 11 號成功上架日本零售市場。只要台灣米打入家庭市場,未來業者便有機會進一步爭取關稅優惠配額,讓更多台灣米進入日本。

黃昭興認為,「新鮮」是台灣米的優勢,而且台灣米品種幾乎都有日本基因,口感與香氣符合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其他國家稻米難以取代。不過,日本與台灣的農業環境不同,農藥使用規範也有落差,部分台灣允許的農藥在日本禁用,未來拓展海外市場應以集團栽培、契作模式,媒合貿易商,確保用藥符合進口國標準。

「一開始打天下總是辛苦,所以政府提供出口獎勵」,黃昭興強調,長遠目標是讓台灣米能獨立站穩國際市場,不再依賴政府的協助。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