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想在熟悉的家走到最後,居家照顧機器人能陪我們撐起多少日常?

銀天下

更新於 08月29日08:37 • 發布於 08月29日08:33 • 銀天下
想在熟悉的家走到最後,居家照顧機器人能陪我們撐起多少日常?

在家安老,是每個人最舒適的選項。只是,當兒女無力照顧時怎麼辦?

當在宅老化已成為許多國家的主流政策,卻又面臨照顧人手不足時,「居家照顧機器人」就成為未來有效協助居服員或是家庭照顧者們的得力助手。

當我們已老時,如果照顧人力已是以照顧機器人為主,那會是什麼光景?

其實,這個趨勢已經在發生。美國市調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估計,2021年時,全球照顧機器人商機為9.75億美元,到了2030年將達到29.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3.7%。儘管北美依舊是居家照顧機器人的主要市場,但亞洲的商機前景最被看好,因為這是目前人口高齡化、少子化都最快速的區域。

此外,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的定義,並不只是大家傳統認知上擁有完整人類外型的才算是機器人,為了符合居家小空間的需求,現在的機器人在外型上通常較為精簡,可能只有一個機械手臂,或是一個可進行智能判讀的鏡頭,都可算是機器人的範疇。

居家照顧機器人6大分類,這兩類在台灣最受歡迎

目前居家照顧機器人,若按照日本分類可以分為6種,分別為:移動支持、轉移位輔助、排泄支持、監控與溝通、護理支援、沐浴支持。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萬宣慶表示,移動支持、轉移位輔助是目前台灣最普遍購買項目,主因在於兩者皆納入長照2.0「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之補助,符合資格者每3年將可以獲得4萬元補助款。

移動支持是由長輩自行操作或穿戴,可協助長輩站立、入座、上廁所,或於戶外活動時提供步行輔助、協助搬運物品,有些還包含跌倒警示裝置、自動求助等輔助裝備。此類產品的發展已十分成熟,業者不須投入多餘資源教育消費者,加上被照顧者有就醫或外出需求,因此成為不可或缺的類型。

轉移位輔助則是由照顧人員操作或是穿戴裝置,幫助長輩移位,屬於日常生活中頻繁會使用的工具,主要針對照顧人力缺乏的問題所設計,或是改善照顧人員容易產生的職災,例如媽媽手、五十肩等問題,著重在可以「立即」減少勞動力的付出,省力地將長輩在床、輪椅、便盆椅等不同地方進行移動。

不過,移位機一台動輒5萬元以上,雖有補助,依舊讓許多家庭吃不消,加上其並不一定適用居家空間和環境,因此產品本身具有限制,市場發展空間可以持續再觀察。

居家照顧機器人主要目的是協助照顧人員減輕負擔。(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排泄支持機器人解決最麻煩的事,未來發展潛力大

排泄支持、監控與溝通、護理支援、沐浴支持機器人,則是目前在推動上較為不易,但對於在宅老化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未來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例如,排泄支持除了如廁提醒,最重要的就是排泄處理,萬宣慶指出,排泄處理是難以避免的環節,「人的一天大概要上8到10次廁所,等於每2個小時要換一次尿布,過程中除了處理排泄物,還要清潔私密處,清潔完後不能直接把尿布包回去,因為裡面會有濕氣,容易造成皮膚潰爛,因此一次完整的換尿布時間,大概要花費15分鐘。」

但若是使用排泄處理機器人,不僅可以第一時間偵測到長輩的排泄情況,將排泄物直接處理到汙水桶,還可以為長輩進行清洗與烘乾,讓長輩對於排泄這件事情更有尊嚴,也能改善照顧者的在換尿布過程中須將長輩抬起時,常造成肩、頸、背、四肢等生理性傷害的發生風險。

監控與溝通的機器人,則是透過感測器與資通訊功能,進行安全監視或生命維持,主要是為了因應在宅老化時,難免會碰到照顧者都外出工作,長輩獨自在家的情況,可以提供遠端監控、緊急求助,通常還能偵測生理數值,例如有沒有發燒、心跳頻率、呼吸次數等,出現異常時可以警示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團隊。

萬宣慶舉例,長輩最怕就是跌倒,若跌倒造成髖部骨折,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統計指出,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到24%,甚至比常見的癌症還要高。若導入有離床警示監控的機器人,當照顧者不在身邊時,可以知道長輩已經離床了,久未回床系統亦會通知照顧者,甚至在不幸跌倒時,第一時間聯繫能協助的單位。

護理支援為透過機器人自動化蒐集資料,打造個人化照顧方案;沐浴支持是在長輩進出浴室或沐浴時提供協助。

至於居家陪伴機器人,過去主要目的並非用於「照顧」,而是用於增加心理支持、減少孤獨感,陪長輩聊天或玩遊戲、幫忙拿取東西、紀錄瑣事等,儘管有些會搭配提醒用藥,但「應用上沒有那麼人性化,反應相對遲鈍一點,對長輩來講,可能會覺得不好溝通。」

居家照顧機器人面臨的3大挑戰:價格、隱私、民眾感到陌生

未來,居家陪伴機器人的型態將更加多元,不僅可融合移動支持、轉移位輔助,作為長輩的輪椅或助行器,還有望增加監控與溝通、人臉辨識、生理量測、緊急求助與通話功能,甚至能根據長輩的生理狀況,自動調整室內的溫度與燈光。

然而,「目前居家照顧機器人在普及化上最大的跳戰,其實就是錢的問題」,萬宣慶指出,多數的照顧機器人都需要自費,「沒有補助、購買誘因不足,大家就覺得忍一下、自己處理就好,」除非是金字塔頂端的中高階層,才會比較有意願購買。

其次,居家照顧機器人還容易面對隱私性的質疑,特別是有攝影鏡頭的監控型照顧機器人,其實多數的長輩都會拒絕安裝,不想要被監控,因此目前這類型的機器人都是以WiFi或者毫米波等偵測為主,不是直接影像監控。

此外,台灣雖然有很多科技人才,但大多屬於中小企業,在行銷跟資源曝光上都有侷限,許多民眾缺乏相關知識,不知道居家照顧機器人可以做什麼、應該去哪裡購買,或是覺得用起來太麻煩了、不想花時間跟精力學習。

居家照顧機器人要在市場上大獲成功,還有不少難關要克服。畢竟照顧還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為,但面對快速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萬宣慶認為,儘管機器人無法取代人力,但居家照顧機器人對於提升家庭的照顧品質跟生活品質有不小幫助,也能讓照顧更有效率。因此,如何開發出簡單、好用、便宜的居家照顧機器人,是未來的目標也是趨勢。(責任編輯:王美珍)

※本文由銀天下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未來不想住安養院,只想好好在家!居家照顧機器人,可以幫你哪些忙?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插鼻胃管是孝順還是剝奪病人的尊嚴?楊玉欣為何催生修法,把選擇權還給病人?

面對失智母親,侯文詠放下堅持、不再糾正,全家陪她開心「演」下去

加入銀天下 LINE 好友,陪你體驗人生的各種可能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名醫甩肉14公斤不復胖!自創「水餃減重法」:一顆分成2口吃

三立新聞網
02

李怡貞70歲父親喘不過氣搶命11天:「1秒像1小時長」血氧只剩70%…醫揭發病主因:沉默殺手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3

09月01日 學會與自己對話

Heho健康
04

婦人飆血糖近昏迷!醫示警:2種早餐是糖尿病元凶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