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餵風波」延燒!從母乳倡議到食藥署下架,事件懶人包一次看
媽媽餵近日因為鼓吹媽媽們多餵母乳,對配方奶提出錯誤資訊引起社會上軒然大波。也因為事件來來回回,編輯幫各位做篇懶人包,迅速搞懂大家在吵什麼!
8/26
媽媽餵在社群短影音中,批評配方奶含有大量糖份,一瓶配方奶的含糖量等於兩大瓶可樂,喝多了甚至還會導致嬰兒過動。
圖片來源:媽媽餵@IG
此言論迅速已經諸多家長們的不滿,批評媽媽餵在「情緒勒索媽媽」,知名婦產科蘇怡寧在8/27發聲:「一般嬰兒配方奶粉 (Infant Formula)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是乳糖(lactose),這和母乳中的糖分來源是一樣的,含量大約都是7%左右,是嬰兒能量的重要來源!」並指責媽媽餵:「這種都是很容易可以搜尋到的資訊,為什麼要這樣胡說八道呢?」
圖片來源:蘇怡寧醫師愛碎念@Facebook
8/28上午
網路輿論不斷,媽媽餵的這支影片持續炎上,媽媽餵再次出面解釋,並提出自己的資料參考來源,強調餵母乳的好處;更批評配方奶常因為利益而行銷,甚至在網友留言底下揚言提告。
圖片來源:蘇怡寧醫師愛碎念@Facebook
圖片來源:蘇怡寧醫師愛碎念@Facebook
強硬態度惹火更多網友以及兒科、婦產科醫生。蘇怡寧醫師再度披上戰袍,針對品牌聲明逐點回應:媽媽餵提出的資訊來源都不是正式的科學文獻,並說道「有本事衝著我來吧!」
8/28晚間
媽媽餵再度發表「正式」聲明,但內容再次引發爭議:「短影音中的奶粉及配方奶都是一歲以上的成長奶粉,並不是一歲以下的嬰兒奶粉。一歲以下的配方奶受食藥署管制,有嚴格限制,然而一歲以後的奶粉就真的要慎選」,甚至另闢新戰場,點名亞培及美強生兩大配方奶品牌:「據兩品牌公開資訊,100克有40~50克都是糖」,還利用「兒科醫師」觀點強調:「若孩子在一歲以上仍有喝奶需求,母乳反而是首選。」
圖片來源:媽媽餵
兒科醫師忙撇清:不背這個鍋
聽到媽媽餵搬出「兒科醫師」,許多網紅兒科醫師也紛紛跳出來撇清關係。蒼藍鴿:「兒科醫生不背這個鍋喔。昨天就已經說明奶粉的「糖」主要是乳糖,也是母乳含量次多的成分(僅次於水)!不能看到糖字就開槍!廠商還是搞不清楚(嘆)。」
圖片來源: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兒科阿包醫師也拍短影片澄清:「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2-18歲孩童』每天“添加糖”攝取量應少於6茶匙(25g),這個建議是不包含一歲以下以喝奶為主的嬰幼兒,而1歲以下嬰幼兒的營養攝取,本來碳水化合物所佔的總熱量比例就有50-60%。再來就是奶粉的糖主要為乳糖,跟蔗糖不同,不能相提並論!」
衛福部食藥署回應了!
此事件也因為跟嬰兒配方奶有關,引起公部門高度注意。衛福部食藥署也在8/28發佈聲明:「目前經衛福部查驗登記之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及特殊醫療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共128項,每個產品皆符合嬰兒成長發育所需之營養需求,其每100毫升之糖含量與母乳可提供乳糖含量6.7-7.8克,並無明顯差異。」
同時溫和表達自身立場:「衛福部食藥署支持以母乳哺育為優先,不論母乳或嬰兒配方食品,只要是符合媽媽和寶寶的狀況,都是好的選擇。當無法餵哺母乳時,建議諮詢醫師、營養師或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員意見,就嬰兒自身狀況來選擇合適的嬰兒配方食品及正確的食用方法,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並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
而媽媽餵的短影音影片,也因為網友大量檢舉,加上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散播有關食品安全之謠言或不實訊息),食藥署也已通報Meta公司進行下架處理。
圖片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編輯也再次提醒各位:無論是母乳或配方奶,專業意見都一致指出:只要符合營養需求,並依照醫護人員的建議正確使用,都是安全且合適的選擇喔!
延伸閱讀:
媽媽餵影片「一瓶配方奶的含糖量跟兩大瓶可樂一樣」遭炎上!醫師怒批:假消息
28歲女因懷孕容貌巨變!3大變化照鏡子認不出,甜美少婦→60歲老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