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灣被川普出賣怎麼辦?美國學者:賴清德可以做「這些事」
專家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混亂的外交政策,其特徵是似乎不願對抗侵略者,也不願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歐洲人並非唯一感到緊張的族群,「事實上,如果有哪個群體應該擔心自己在這個日益混亂、美國安全保障不再像以往那樣穩固的世界中的地位,那就是2,300萬的台灣人民」。
而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現,雖然川普的不可靠和不可預測性,讓所有美國夥伴都更加緊張。然而,這位美國專家也認為,美台關係一旦破裂,更不用說是如果美國出賣、甚至可能誘使中國採取行動以對抗台灣時,將為全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台北應該竭盡全力避免這種情況」。
國內外情勢帶來巨大風險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本週四發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學者戈登 (Philip H. Gordon) 的文章指出,過去幾年,北京已將一度備受爭議的台灣海峽軍事策略正常化,海空部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頻繁地越過中線,海軍開展包圍戰演習,增加實彈演習,並史無前例地在台灣上空進行彈道導彈試射,台灣日益分裂的內部政治使其面臨更大的風險。
戈登認為,「所有這些事態發展都令人不安」。然而,但迄今為止,近期引發台灣未來擔憂的最大因素是:川普政府可能拋棄台灣。因為在第一任期內,川普是台灣的堅定支持者,但台灣民眾開始注意到,川普第二屆政府與以往有所不同,「這不僅是因為其對華鷹派或熟悉台灣的高級官員相對缺席。主要擔憂在於,川普似乎迫切希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並達成貿易協議,但準備為此出賣台灣」。
戈登舉例,僅在過去幾週,川普就拒絕了台灣總統賴清德例行過境美國的請求,否決了台灣國防部長的訪問計劃,批准了此前受出口管制的先進半導體對中國大陸的銷售,並對台灣徵收了高於其他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稅。 台灣20%的全面關稅低於最初徵收的32%,但高於美國對歐盟、日本和韓國徵收的15%的關稅。
疑美論成為台灣主軸
戈登也指出,與美國前總統拜登、及歷任總統不同,川普根本不致力於美國在維護世界安全秩序中的作用,也不認同美國應該保衛其民主夥伴,「不難想像,他會宣稱台灣對美國非常惡劣,竊取了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國防開支太少,美國不應該為了一個千里之外的島嶼冒險開戰」。
此外,戈登也注意到,川普第二屆政府的政策正在對台灣的民意產生負面影響。今年春季進行的民調顯示,40.5%的受訪者對美國持負面看法,高於2024年7月的約24%;近60%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盟友,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而約40%的台灣民眾認為,在川普第二任期內,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將會減少。
對此,戈登說,台北方面擔心的是,「如果川普願意做所有這些事情只是為了與習近平舉行峰會,那麼他可能願意進一步遷就北京」,例如,削減對台灣的國防銷售、並正式反對台灣獨立,以確保美中峰會得以取得成功。面對這場完美風暴般的挑戰,台灣的選擇有限,除了取得美國的支持之外,將別無選擇。但台灣確實還有牌可打。
台灣應該這麼做
戈登建議,台灣的應對策略之一,是像賴清德先前承諾的那樣,將台灣的國防開支增加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以上。此外,如果台灣也採用北約對國防開支的新定義,將基礎設施納入其中,這一比例甚至會更高。目前,這項提案在台灣立法院受阻,各黨派就如何使用這筆新增資金爭論不休,但包括反對黨國民黨在內的所有政黨,原則上都承諾這樣做。
而特別預算中新增的數十億美元國防開支,戈登認為,還可用於讓台灣購買無人機和無人武器平台等非對稱作戰裝備,以及用於儲備彈藥、增強國防設施、擴大兵役和民防訓練,「這不僅有助於增強台灣的安全和自力更生能力,這既迫切又必要,還能讓川普失去以分擔負擔為由放棄台灣的藉口」。
戈登說,第二個方法是:台灣可以透過增加對美投資,尤其是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台積電的投資,幫助確保美國繼續提供支援。台積電佔台灣GDP的8%。台積電已宣布承諾在美國投資約1,650億美元,其中僅在亞利桑那州就投資650億美元,用於擴大半導體生產以及與之配套的技術基礎設施,例如封裝設施和研發中心等,「兌現並擴大這些承諾,將極大地提醒所有美國人台灣作為密切經濟和技術夥伴的價值,以及美國幫助維護台灣安全與穩定的利益」。(推薦閱讀)川普贏了關稅卻輸掉世界!各國分頭結盟找出路,《經濟學人》:中國成最大贏家
但更重要的是,戈登強調,台灣領導階層應謹慎處理「台獨」言論,或其他可能引發北京報復、並凸顯美國對台承諾風險的行動,「無論賴清德主張台獨的願望多麼合理,現在都不是檢驗美國,『是否會為保衛台灣而開戰』,這一長期存在的假設性問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