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懷孕期間如何避免體重增加太多!從營養密度著手,並好好照顧情緒與睡眠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0月30日04:09 • 發布於 10月29日15:08

許多孕婦一得知懷孕,常會聽到親友說「多吃一點,兩個人要吃」,彷彿懷孕就有正當理由放縱食慾。然而,臨床上我們觀察到,過度的體重增加反而帶來妊娠糖尿病、高血壓、難產與胎兒過大等風險。

美國國家醫學院(IOM)建議孕期體重增加應依孕前BMI而定:體重過輕者可增加12.5至18公斤、正常者11.5至16公斤、過重者7至11.5公斤、肥胖者則僅建議5至9公斤。這些標準不是為了限制孕婦進食,而是幫助維持胎兒健康發育與母體安全。真正健康的孕期體重,關鍵在於「質」的管理,而非「量」的累積。

孕期體重

懷孕期間避免體重增加太多:從營養密度著手

孕婦確實需要額外的熱量,但遠比想像中少。懷孕前三個月,熱量幾乎不需增加;進入第二孕期,每日多攝取約300大卡即可,第三孕期則多約450大卡。關鍵在於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如全穀類、魚類、豆製品、乳製品與蔬果,而非高油高糖的速食或甜點。

舉例來說,兩片全麥吐司夾水煮蛋與酪梨,遠比一杯珍奶更能穩定血糖並提供優質蛋白。婦產科醫師常建議孕婦採「少量多餐」方式,一天五至六餐,以避免血糖劇烈波動與暴飲暴食。懂得「計畫性吃」,才能在營養與體重間找到平衡。

孕期體重

安全運動是體重管理的關鍵

運動不僅能預防孕期體重過度增加,更能減少便祕、水腫與腰痛,甚至降低產後憂鬱的機率。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的建議,健康的孕婦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游泳或孕婦瑜伽。

若孕前缺乏運動習慣,可由每天10至15分鐘開始,逐步延長時間。值得注意的是,避免劇烈衝撞、平衡不穩或需平躺過久的動作。孕期運動的目標不是「減重」,而是維持代謝與血液循環的健康。只要循序漸進,運動將是孕婦最自然的體重管理藥方。

延伸閱讀:該如何做好孕期體重管理?用對方法健康吃,營養均衡不用怕

孕期體重

情緒與睡眠:隱形的增重因素

許多孕婦的體重上升,並非來自食量,而是情緒壓力與睡眠不足。研究指出,孕期焦慮會刺激皮質醇分泌,使人更容易渴求高糖與高脂食物;而睡眠品質差,則與體重增加與妊娠糖尿病風險上升顯著相關。

醫師建議孕婦建立「放鬆儀式」——如睡前伸展、聽音樂或與胎兒對話——以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同時,伴侶與家人也應理解孕婦的心理變化,給予支持而非責備。當情緒被妥善照顧,荷爾蒙與代謝自然穩定,體重也會隨之回歸理性軌道。

與醫師合作,建立個人化策略

每位孕婦的體質與代謝不同,體重變化不該以他人為基準。定期產檢時,醫師會根據體重曲線、血糖與血壓變化,評估是否需調整飲食或活動量。對於體重上升過快的孕婦,醫師可能建議轉介營養師,進行飲食記錄與分析。

反之,若體重增加不足,則須排除胎兒生長受限或營養吸收不良等問題。重點在於「科學追蹤、適度調整」,而非焦慮地計算每一公斤。唯有母體與胎兒共同受益的體重變化,才是真正的健康孕期。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媽媽必看!體重回不去有原因,中醫師傳授產後瘦身3原則

懷孕後期胎兒增重快,孕媽咪營養不過量!調整進食順序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靠性排解壓力 小心陷入「性成癮」循環!醫:這些人風險更高

健康醫療網
02

肺炎已成第三大死因!專家:65 歲以上務必接種「這2劑疫苗」

健康醫療網
03

快訊/郭台銘媽媽今北醫辭世 享嵩壽100歲 !北醫附醫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04

「上翹GG」愛愛更舒服? 醫揭真相

ETtoday新聞雲
05

11月06日 我們都在時間裡長大

Heho健康
06

你有潔癖嗎? 醫師解析「強迫症」與「強迫人格」特質

NOW健康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