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2025 Made In Taiwan 新人推薦特區 新銳藝術家整裝亮相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即將亮麗登場

大媒體

更新於 09月17日00:05 • 發布於 09月17日00:36 • 大媒體新聞網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備受矚目且具悠久歷史的「ART TAIPEI 2025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預計在10月24日至27日於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盛大登場,文化部16日舉辦「2025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暨「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展前新聞發佈會,公布今年參展的13位(組)藝術家及媒合畫廊,並由獲選藝術家各自介紹創作風格及靈感來源,也為即將到來的國際展會預做暖身,多位參展與得獎藝術家出席,場面熱烈。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說,他昨天才剛結束出訪法國、捷克的行程,沿途中國給了許多壓力,但是從與法捷交流的單位,懸掛著國旗、支持的話語,可以感受到兩國都「選擇了臺灣」,就如同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雖然臺灣是一個在全世界沒有被承認的國家,可是臺灣卻一直堅定地走到現在。李遠說,在每日毫無空檔的交流行程最後一刻,他從旅館的窗戶拍下捷克的街道,那一刻他也真正感受到,當臺灣一直等待著國際承認我們是個國家時,臺灣早就以科技、經濟及文化,「證明我們是一個很強大的存在」,而之所以強大,來自的是我們與別人不一樣的文化力。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達對MIT新人與原住民藝術家的正面肯定,並期許他們在創作領域堅守信念,開創契機。(記者 辛澎祥/攝)

李遠說,臺灣歷經西方、日本、中國等多種文化的撞擊,早就產生出一股新的文化,這個新的文化也一定要在自由、民主的臺灣上,才能蓬勃發展。而MIT所選出的年輕藝術家作品,也就是在這樣自由的環境及文化下誕生,他非常驕傲,也相信這些作品絕對可以到世界各地去展覽。

李遠提到,文化部為了支持年輕藝術家,除了「MIT新人推薦特區」每年公開徵選8位(組)40歲以下優秀青年藝術家於臺北藝博專區展出,並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合作,媒合專業畫廊協助處理作品交易、藝術經紀事務及佈展支援。去年起媒合畫廊更進一步協助MIT藝術家舉辦個展,文化部另提供專案補助。此外,MIT藝術家參加文化部下一年度「藝術銀行購置計畫公開徵件」,可獲複審資格免參加初選,持續為藝術新秀爭取舞台及資源。李遠強調,對於年輕藝術家的補助即使受限預算,「每年仍只有增加,沒有減少」,期盼藝術家可以以藝術維生,並且透過藝術與文化,讓全世界看見臺灣。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表示,經過多年籌辦展覽活動的經驗,看到今年新人與原住民年輕藝術家的出色作品,覺得有極大的亮點。(記者 辛澎祥/攝)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說,MIT新人推薦特區的概念其實就是1927年的「臺灣美術展覽會」,俗稱的「臺展」。當時不到20歲的陳進、林玉山、郭雪湖「臺展三少年」,聲望延續到現在可以說是「KOL」程度,就因為當年他們超脫傳統、臨摹的拘束,開創出自己的風格。如今的MIT新人也是因為擁有獨特的才華及創作內涵,即將在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綻放光芒。陳菁螢承諾,ART TAIPEI作為歷史最悠久、聲量也相當大的平台,會繼續為臺灣藝術家及文化盡一份心力,培養更多傑出藝術家及藝術贊助者。

▲李遠部長(左五)與陳菁瑩理事長(右五)與八位得獎人合影留念。(記者 辛澎祥/攝)

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總計吸引109位藝術家報名,評選出王言然、吳尚洋、洪聖雄、陳劭彥、杜宜蓁、郭秉恩、劉恩霖、劉星佑共8位優秀藝術新秀。王言然的作品關注工業量產與手工製作之間的模糊邊界,透過重組與再製,轉化文化符號與日常物件,反思生活經驗及當代的文化現象;吳尚洋以影像裝置出發,透過空間動線設計,引導觀者重新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視線與視角間的判斷經驗;洪聖雄從日常行為取材,以「殼」作為延伸,藉由拉扯、扭轉及擠壓等手法構築出皮層空間,帶領觀眾進入縫隙錯綜的結構世界;陳劭彥以「無重力風景」為主題,藉由3D動畫呈現的虛擬經驗與現實生活中觀看經驗之間,探討表層底下對立且共存的關係。

杜宜蓁作品延續主體性覺醒議題,將性別與身體置入既定的數位空間,引導思考數位空間中的性別與身體建構,以及是否能超越演算法邏輯重新命名自我;郭秉恩關注生活物件與經驗載體之間的關係,用繪畫呈現物件的組裝過程,強調作品應保留思考與製作的軌跡;劉恩霖作品中呈現生活日常瑣碎,重新組裝編排後,讓觀者在散落元素參與解讀,甚至成為共同的編輯者;劉星佑的攝影計畫《父親母親與我》歷時16年,以凝視與書寫紀錄及重演,呈現家人與土地之間的愛與困惑。

▲主協辦方代表與評審委員、得獎人齊聚一堂,以大合照留下珍貴畫面。(記者 辛澎祥/攝)

邁入第6屆的「原住民族藝術特區」,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及策展人徐文瑞共同策劃,展現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的不同面貌。本屆邀請5位藝術家參展,魯凱族藝術家安聖惠Eleng Luluan以自然樸實媒材創作,深情呼應部落及母親意象;卑南族藝術家米類.瑪法琉Milay Mavaliw透過幾何圖形融合族群符號與色彩,探索族群身份與文化連結;來自都蘭部落的阿美族藝術家希巨.蘇飛Siki Sufin,以漂流木雕刻傳達大自然與原住民族生命共鳴;藝術家宜德思.盧信Idas Losin以日常生活圖像為靈感,透過繪畫表達內在情感與意識;排灣族藝術家塗南峰Laluyu Pavelav以木雕創作紀錄,並持續傳承排灣族文化。臺灣原住民族藝術的多樣化與獨特性,將是臺北藝博的一大亮點,進而成為推介原住民族藝術家至國際藝術舞台的絕佳機會。

▲2025年的MIT新人獎與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得獎者,作品脫穎而出,備受關注。(記者 辛澎祥/攝)

原住民族藝術特區策展人徐文瑞說,面對臺灣在國際受到壓抑的處境下,臺灣藝術家一直企圖用「文化」突圍,從今天5位獲選的原民藝術家僅有2位能出席就能發現,因為藝術家多在馬不停蹄地參與國際的展覽,也凸顯臺灣擁有不可忽視的「文化力量」。今年「原住民族藝術特區」特別選擇「生存韌性的藝術Survivance Art」這個主題,即是強調當今全世界的原住民正透過文化、藝術的力量,讓民族性能夠延續,持續面對全球不斷變遷的環境。

相關連結:ART FORMOSA國際藝術博覽會 專家學者論壇開講 在後疫情時代藝術品市場變動中掌握投資商機 市場在價值王道中彰顯效益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旅遊相關文章

01

甜根子草花海X純白大橋!近距離花景5大美拍角度推薦

景點家
02

「2025桃園萬聖城」即將10底登場 邀您在「魔蛛古堡」冒險、尋寶!

旅遊經
03

日本免治馬桶一試成主顧?讓人大吃一驚的日本廁所二三事

LIVE JAPAN
04

年吸623萬遊客 台灣1景區超夯

NOWNEWS今日新聞
05

2025年度「日本夜景遺產」新出爐!夜景達人再選8處景點

旅奇傳媒
06

絕美八泉峽!山西太行山秘境,纜車、遊船、峽谷一次攻略!

野旅行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