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已讀不急著回? 攸關利益對等關係
3C社交禮儀,收到訊息,您是屬於立刻回復還是屬於以獨不回,甚至不讀不回呢?有大學教授在網路上就說,明明學生都很愛滑手機,怎麼他傳訊息卻都過很久才收到回覆。不少網友都說,因為「教授」的身分是不能隨意對待的,通常需要想一下、醒醒腦,慎重地來思考怎麼回覆,不過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我們來看專家怎麼說。
NSLINE的訊息聲一響,發現是教授或主管,瞬間壓力爆棚,如果不是急事,你會馬上回,還是放著晚點回。民眾:「我會直接回覆,因為想說就是 事情趕快結束。」
民眾:「有些人會感覺到很有壓力,然後 會覺得就算了,就是晚點再回,等我有空的時候再回。」
有教授在網上抱怨,明明學生很常玩手機,卻都不回訊息,引發熱議。不過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學生就算看到訊息也不想回。
諮商心理師羅惠群:「我像這個 來自於我們,從小到大所接收到的一些,社會文化的訊息,例如說在學校的話 尊師重道,或老師講的話都是對的,或你應該要聽老師的這個權威感,它其實是在社會所形成,或是在我們工作的過程當中,大家會更擔心害怕的是,如果我今天說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 我會不會被處罰,或者 我有沒有可能會被解僱。」
現代人越來越怕犯錯,專家說,在這種社會權力架構下,有些人在面對上下溝通的時候,可能寧願用晚回或不回的方式,以更謹慎的態度去面對。
諮商心理師羅惠群:「因為很多時候有些叫疑慮,我不曉得我現在這樣講,是OK的嗎 或者是,我可以這樣回應老師嗎,或者我不確定,老師的期待是什麼,所以這些其實在老師方,如果能夠先多一步的,去說明這個回訊息的規則,或者是他的一些期待的話,可以降低學生的一些焦慮跟緊張,所以他就比較能夠,促進對話的流動。」
手機App讓訊息傳遞更加方便,卻少了面對面感受對方情緒的機會,尤其在權力不對等的時候。也許多給彼此空間,再等一等,或訂立更明確的傳訊規則,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猜忌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