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夜班超級員工! 蝙蝠全是優點看完這篇你會改觀
【余平/綜合外電】說起蝙蝠,名聲幾乎都是負面的,都是神話、民間故事和恐怖電影的印象,這些害羞膽小的飛行哺乳類動物真的這麼糟糕?
CNN報導,全球蝙蝠族群正在下降,沒有牠們,生態系會失去平衡,害蟲大幅增加、授粉與種子散布也會減少。
墨西哥大學生態學資深教授梅德林(Rodrigo Medellín)對蝙蝠的迷戀始於13歲那年,他首次用手捧起一隻蝙蝠,「從那時起我決定用一輩子來研究與保護牠們」。
梅德林經常去洞穴觀察蝙蝠,「平靜、黑暗,除了蝙蝠發出的叫聲外一片寂靜。我在洞穴裡感到放鬆,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把這種感受傳遞給和我在一起的人」。
全球已有超過1,400種蝙蝠,約占全球已知哺乳類物種的五分之一。牠們是唯一能靠有力翅膀真正飛行的哺乳類,因此能散布至全球各地。牠們使用高度發達的回聲定位來夜間導航與尋找獵物,有些種甚至能感知到如人類頭髮般細小的物體。
儘管某些物種可活逾30年,蝙蝠繁殖速度緩慢,通常每年只生一隻幼崽。這使得族群在衰退後難以快速恢復,「牠們非常神秘。很多人害怕牠們、攻擊牠們或輕視牠們。牠們可能是地球上受到最不公平對待的動物」。
蝙蝠常被視為邪惡與黑暗的象徵,這很大程度來自於西方民間傳說中牠們與吸血鬼和超自然的聯想。在基督教歐洲的歷史裡,蝙蝠常被跟惡魔、邪靈與女巫聯繫在一起。東方文化對牠們的看法稍微正面,因為其福氣諧音。
然而,新冠肺炎(Covid-19)出現後,有些人認為其起源與蝙蝠有關,蝙蝠的形象又再惡化,人們因牠們與疾病的關聯而多抱負面看法。
如果一定從人類角度出發,蝙蝠提供的最具影響力的服務之一是害蟲控制。梅德林指出,在墨西哥北部邊境就有一個物種,其族群可達3,000萬隻,這些蝙蝠每晚合計能吃下約300公噸的昆蟲。
但牠們做的不僅僅是控制昆蟲,食果性蝙蝠在長距離尋找食物時散布種子,扮演關鍵角色,「牠們把種子從母樹處掉落在遠處,幫助森林再生、維持植物多樣性,並支撐無數其他生物的生命週期。森林復育非常仰賴蝙蝠」。
根據梅德林,蝙蝠也是許多植物的重要傳粉者,其中就包括用來製造龍舌蘭酒(tequila)的龍舌蘭。儘管在生態上扮演關鍵角色,全球蝙蝠族群面臨多項挑戰,而這些多數由人類活動所致。
棲地喪失、風力發電機、農藥使用,以及近年來的白鼻症候群(一種真菌性疾病)都對牠們造成嚴重衝擊,因此許多物種已被列為瀕危或受威脅
梅德林說,「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一夜之間失去蝙蝠會發生什麼。沒有牠們,農作物會被飢餓的昆蟲肆虐,蚊子數量會激增,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他致力於說服人們認識蝙蝠對日常福祉的重要性,並認為提高認知能轉變態度,將恐懼化為著迷,包含蝙蝠幫助龍舌蘭種植,凸顯牠們在授粉、害蟲控制與生態健康上的角色。
他補充說「如果還有人害怕蝙蝠,我想邀請你多了解一點」,「牠們會贏得你的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