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股神」勇敢衝進市場! 9月新開戶近7成30歲以下
隨著台股表現亮眼與存款利率偏低,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提早進入投資市場,不論股票、ETF或基金,理財觀念正在年輕族群中快速普及。對許多大學生而言,投資已不再是出社會後的理財選項,而是累積財富、對抗通膨的重要方式。
台大經濟系學生陳同學表示,自己主要選擇大型個股如台積電或聯發科,價格相對低點時購入,並以長線持有、依靠股利累積被動收入為目標。台大心理所徐同學則認為,股市現況良好,透過投資也能增加額外零用金。陳同學進一步指出,不同年輕人的投資方式各異,有人偏好傳統股票,有人投資ETF或比特幣,投資選擇呈現多元化趨勢。
這個趨勢也反映在證交所的最新統計上,今年9月開戶總數突破1361萬人,較8月增加4萬5852人,再創歷史新高。其中,30歲以下族群成為新開戶最大主力,單月新增超過3萬人,占比近七成。分析師指出,主要原因在於股市表現亮眼,加上低利環境,吸引年輕人投入股市尋求報酬機會。
分析師阮蕙慈表示,全球年輕人投資比例上升不只台灣現象,美國Robinhood平台用戶平均年齡僅31歲,且多集中在20歲出頭族群。投信公司ETF研究團隊協理游日傑指出,影音平台與AI工具推動資訊普及,使投資門檻降低,而ETF等理財工具也讓年輕人更容易配置資產與建立策略。
專家建議,年輕投資人應將投資視為長期學習歷程,可從ETF入門,透過分散風險建立穩定基礎,並以簡單、長期、可持續為原則,避免頻繁操作。同時,可運用「核心-衛星」策略進行資產配置。核心資產能長期提供穩定獲利的標的,波動度相對較小、風險較低。衛星標的則配置高股息防禦型商品,占比約兩至三成,以穩健方式尋求成長機會。
然而,近期美股漲勢驚人,標普500指數自2022年10月AI熱潮以來累計上漲近90%,牛市已持續三年。大摩分析指出,市場已接近「第七局」而非初期階段。阮蕙慈分析,從今年第四季至明年,AI應用能否持續跟上建置速度將成為市場關鍵。她認為,AI並非短期泡沫,而是近代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之一,目前整體風險仍屬可控。不過,隨著股市短期漲勢過熱,仍須留意可能出現的技術性回檔。
整體而言,年輕世代提早入市有助於資產累積,但選股策略與風險控管同樣重要。建立穩定的投資習慣、確保資訊正確及資產分散,才能真正發揮複利效應與長期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