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被曝有4大弱點! 中媒急辯 : 又不是在西歐 在亞太戰區能揚長避短
Newtalk新聞
美國的《國家安全雜誌》報導稱,雖然中國的殲-20 是一款強大的五代機,但這款戰鬥機並不完美,存在 4 個顯著的弱點:沒有用於近距離作戰的機砲 : 引擎不可靠 : 安裝了鴨翼導致隱形能力受損 : 機動性較差
對此,中媒《利刃》今 ( 25 ) 日就急忙辯解稱,就殲-20 沒有機砲這個問題,美國的 F-35B 和 F-35C 也都沒有配備內置機砲,美蘇在冷戰時期設計的一些截擊機同樣沒有配備機砲。
《利刃》強調,冷戰末期,隨著空對空導彈的性能提升,機炮在空戰中的作用就更不明顯了,甚至就連近程空對空導彈亮相的機會都不多了。
在俄烏戰場上,俄烏兩國空軍也主要依靠 R-27、R-37M、R-77 這些超視距空對空導彈攻擊目標,機砲的唯一的用途變成了攔截無人機和巡航導彈。
例如在 2024 年 12 月 13 日,烏克蘭空軍的 F-16 戰鬥機就使用機砲擊落了兩枚巡航導彈。而像殲-20 這樣昂貴的五代機,主要用於爭奪制空權、遠端奔襲敵方高價值空中目標,打無人機這些活還輪不到殲-20 去幹。
《利刃》指出,就連美國的 F-35 戰鬥機其實都已經放棄了用機砲作為空戰武器,雖然空軍的 F-35A 還保留了內置機炮,但主要作用是用於近地支援,畢竟 F-35A 有一個任務是代替即將退役的 A-10 攻擊機,為了增強對地攻擊能力,F-35A 特意選擇了一門 25 毫米口徑的機砲,而不是美國空優戰鬥機標配的 20 毫米口徑機砲。
從目前的實戰情況來看,機炮對於多用途戰鬥機還有一些用處,對於殲-20 這種重型空優戰鬥機來說,近程格鬥空對空導彈都鮮有露臉的機會,大部分作戰都是依靠霹靂-15 遠距離消滅敵機,與其繼續安裝機炮浪費空間,還不如多裝一些電子設備,或者多帶一些燃油。
至於引擎不可靠,殲-20 原先的渦扇-10引擎有「心臟病」的問題,在改裝成渦扇-15 引擎後,現在殲-20 完全可以一邊使用可靠的渦扇-10,一邊等待渦扇-15 完成改進。
而針對「有鴨翼隱形性能就差」的傳言,《利刃》指出,自從美國的 F-47 也準備採用鴨翼後就不攻自破了。其實鴨翼對飛機隱形性能的影響,還不如進氣道附面隔層空腔大,從總體設計來看,殲-20 的隱身能力至少跟 F-35 是一個等級的,不能因為有鴨翼就否定殲-20 的隱形性能。如果光看隱身設計敗筆的話,F-22 那巨大的垂尾、巨大的引擎附面隔層空腔都會影響隱形性能。
關於「殲-20 機動性較差」的說法,《利刃》強調,超機動不等於機動性,戰鬥機的機動性泛指在一定時間內改變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飛行方向的能力,而超機動只是改變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飛行方向的一種方式,不依靠超機動,戰鬥機依然有其它方法快速改變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飛行方向。就比如 F-16 戰鬥機同樣不具備超機動能力,但是 F-16 卻被西方視為以機動性見長的戰鬥機。
《利刃》總結,如果把殲-20放在西歐地區,殲-20 的那些弱點可能會暴露出來,可殲-20是在亞太地區作戰的,是「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的一環,在這種情況下,殲-20 能夠揚長避短,是最適合解放軍的戰鬥機,正是因為有了殲-20,解放軍的第二款五代機殲-35 才能夠轉型多用途戰鬥機,也不用過多重視超音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