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延燒》藍綠委批:中央「廚餘蒸煮申報系統」形同虛設
台中爆發首例非洲豬瘟確診,農業部宣布暫停廚餘養豬1個月,廚餘如何去化備受關注。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29)日邀請環境部、農業部、衛福部等部會專題報告「防範非洲豬瘟疫情擴散,強化全國廚餘去化問題以及後續防疫、清消等作為」,多位立委關切廚餘防疫量能、邊境防堵與政策配套,質疑中央應變不足、地方執行混亂。
農業部長陳駿季於會中報告,10月21日確診後即啟動應變,第一階段5天內已完成全國5400家養豬場查訪,除案例場外,其餘均為陰性,顯示疫情尚未擴散。
針對未來是否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他回應表示,「廚餘是一個不錯的飼料,但最重要的是防疫落實。」強調目前重點仍在疫調與防堵,完整報告出爐後再研議政策方向。他也表示,禁宰與禁運措施確實衝擊產業,農業部將於一週內公布補助與輔導方案。
陳菁徽:廚餘防疫指引需更明確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指出,自10月21日驗出非洲豬瘟後,環境部與農業部隔日即宣布全面停止廚餘餵豬,造成豬農恐慌與廚餘堆積問題。
陳菁徽質疑,環境部宣稱的「每日1620公噸非飼料化廚餘處理量能」過於樂觀,實際可運作量僅約790公噸,對高油、高鹽的熟廚餘處理更缺乏能力。她要求中央提出具體技術規範,說明焚化、堆肥與掩埋的優先順序與防污染標準,並盡快協助地方政府強化去化能量。
環境部長彭啟明回應,1620公噸為核准量能,實際運轉確有落差。部內已於疫情發生翌日召集各縣市環保局,明確規範處理流程並要求不合格設施限期改善。他坦言,「廚餘養豬是成本最低的方式」,若政策改變,勢必需支付額外處理費用。
陳駿季補充,無論是廚餘透過精緻化變成液體或固體肥料或落實蒸煮條件,把不應存在的病毒殺死,是很好的飼料,但為求根本解決問題,疫調相當重要,農業部調查發現9月4日台中養豬場就有豬隻陸續死亡,台中市府則回應9月份跟10月初,都沒有收到中央示警。
國民黨立委邱鎮軍也指出,台灣每年生產約77萬噸廚餘,其中6成供養豬使用、3成作堆肥。「政府早在7年前就曾討論禁用廚餘養豬,但因去化能量不足而作罷,如今問題依舊存在。」
他批評,部分縣市即使有大規模處理設施,仍難應付突增的廚餘量,只能以臨時掩埋或焚化方式處理,「燒掉也無法完全解決」,並呼籲政府統一政策說法,研議更有效率的廚餘利用與回收機制,並在疫情穩定後制定長期方案。
對此,彭啟明回應表示,目前正協助地方盤點處理能量,並研議補助方案以強化去化效率。
林淑芬:蒸煮系統形同虛設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質疑,全國430家廚餘養豬場使用的「廚餘蒸煮申報系統」設計粗糙、缺乏預警功能。「系統僅顯示是否上傳資料,無法分析連續未上傳天數,也不會主動通知主管機關,導致防疫監控極度被動。」
她舉例,台中部分養豬場多月未上傳資料,但地方稽查頻率低、回報仍「未發現違規」,形同虛設。林淑芬批評,「一個沒有辦法管理的管理,竟然要承擔防堵國安級疫病的重責,這樣的狀況令人非常失望。」她要求政府強化系統監控、風險分析及督導機制,並明確評估是否應永久禁止廚餘養豬,以確保防疫安全。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也關切非洲豬瘟傳染途徑與廚餘掩埋合法性。他指出,疫情暴露出廚餘處理體系的結構性問題,禁餵後去化壓力將加重地方負擔。
彭啟明表示,全國每日廚餘約2,115噸,其中1,324噸原用於養豬,禁餵後短期以堆肥、焚化、厭氧發酵與掩埋處理可暫時應付,但長期恐排擠一般垃圾處理能量。對於地方以掩埋方式處理廚餘,他強調「台中做法合法合規」,但部分掩埋場覆土不足,已要求改善。
廖偉翔建議政府補助家戶與機關安裝廚餘處理機,從源頭減量,同時檢討「廚餘蒸煮申報系統」上傳率低、缺乏罰則的漏洞,避免成為系統性風險。
王育敏:邊境高風險區豬肉陽性率逾一成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指出,非洲豬瘟病毒明顯源自境外。
農業部回應表示,根據農業部統計,自2018年起在機場查獲的9,511件旅客棄置豬肉製品中,約10%檢出病毒陽性,7-8成來自中國。她進一步引述最新資料,今年1至10月間中國樣本陽性率達13.1%、越南8.8%、泰國4.2%。
對此,王育敏要求農業部針對高風險國家加強X光檢查與抽驗。農業部表示,所有高風險區旅客行李均納入檢查,但無法達到百分之百覆蓋,病毒定序仍在進行中,將盡快公布結果,避免錯誤報導。
王育敏也關切廚餘共同蒸煮廠政策,她指出,原規劃於新北、桃園、台中、彰化及屏東設立5座共同蒸煮廠,每日處理量可達2600公噸,但目前僅苗栗一廠營運,其餘因豬農抗議或設施重疊停擺。她要求環境部與農業部一個月內提出檢討報告,明確政策方向。
此外,王育敏指出,現有除役養豬場中僅151家每日上傳廚餘蒸煮資料,占比42%,其餘未達標。她建議政府強化系統監測,減少罰則依賴,並借鏡日本、新加坡建立有序轉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