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普阿拉斯加峰會無共識 WSJ揭俄烏戰爭可能的兩種結局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15日的阿拉斯加峰會落幕,但烏克蘭的和平仍未到來。華爾街日報17日刊登一篇文章,推論烏克蘭戰爭結束的兩種可能結局。
該報南歐分社社長沃克(Marcus Walker)指出,以當下的情況來看,烏克蘭可能會面臨兩種結局:失去部分領土,但仍能作為一個安全、主權的民族國家生存下來;或者可能同時失去領土與主權,再次落入莫斯科的掌控之中。
沃克斷言,阿拉斯加雙普會的結果昭示著,外交突破已無希望,因此上述兩種可能終將實現,只是時間與形式問題。
可能結局1:烏克蘭承認俄佔區 部份割地換停戰
普丁當天在峰會後表示:「我們相信,為了使烏克蘭問題能夠持久且永續解決,必須消除所有已多次討論的危機根源,也有必要考慮到俄羅斯的所有合法關切,並在歐洲乃至全球安全領域恢復公正的平衡。」
普丁在談話中重提「危機根源」,這是他對烏克蘭向西方靠攏以及北約東擴不滿的慣用說法,顯示他並未放棄恢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政治影響力、重建莫斯科在東歐的勢力範圍,以及重獲全球大國地位的整體目標。這也正是他在2022年發動侵烏戰爭的原因。
戰爭持續至今,俄烏雙方皆已疲態盡現。烏克蘭領導層已悄然接受,烏軍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完全收復國境。上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與川普及歐洲領袖的視訊通話中,表明了在停火、凍結當前戰線的前提下,願意就領土問題進行談判。
雖然烏方與其歐洲盟友重申不會承認俄羅斯的擴張,但也暗示,他們將接受俄佔區存在的現實。
對烏方及其歐洲盟友而言,最理想的情況可能是將俄羅斯的控制範圍限制在其現有佔領區,相當於烏克蘭約五分之一的土地。
克里姆林宮則持續堅持,要求烏方撤出那些俄方宣稱擁有但實際未控制的地區,尤其是烏克蘭控制的頓涅茨克地區部分,在那裡烏克蘭掌握著一系列俄軍至今無法攻下的城市。
至於烏克蘭剩下的五分之四領土,基輔及其歐洲盟友希望結合烏克蘭軍事防禦和西方的安全援助,保護剩餘國土的未來安全與主權。一個由英國和法國領導的「志願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希望向烏克蘭部署部分軍隊,以進一步遏制俄軍未來的進攻。川普對此雖持開放態度,但其中扮演的角色仍未明朗。
但這對普丁來說是歷史性的失敗,雖然佔有20%的烏克蘭焦土,但卻永遠失去了烏克蘭的大部分領土,同時還要眼睜睜地看著西方軍隊進駐烏克蘭。目前尚未有足夠證據支持普丁願意採取此類讓步。
可能結局2:俄軍戰至烏軍全線崩潰 烏淪為俄保護國
另一個結局是烏克蘭應俄羅斯要求,縮減烏克蘭武裝部隊規模、限制其武器和西方武器供應,以及改變其政治體制——包括憲法、領導層、語言、歷史和民族認同等,亦即烏方將全盤落入俄方的掌握之下,淪為俄方的保護國,這也是普丁期望的主要戰果。不過烏軍雖已疲憊不堪,但要全面崩潰可能時候未到。
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軍事專家考夫曼(Michael Kofman)分析:「我不認為烏軍會崩潰。不過從長遠來看,如果烏克蘭不能解決其軍隊組建和管理問題……烏軍可能不會被俄軍擊潰,但會越來越人困馬乏。」
考夫曼補充,雖然俄羅斯在人口、兵力和財政資源方面佔優勢,「但俄烏戰爭的歷史表明,烏克蘭已證明其(戰爭)適應力和韌性。」
沃克最後指出,儘管困難重重,烏克蘭現在依然找到了延續抵抗,並保持戰局不確定性的方法。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