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台灣大第三屆硬科技日揭 15 項 AI 技術應用,年度 AI 投資達 9.3 億元

科技新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台灣大哥大今日舉辦第三屆「D.E.E.P. Tech Day 2025 硬科技日」,今年以「OP AI 落地智慧」(On-Prem、Over-Powered、Open Possible)為主軸,端出 15 項跨場域 AI 解決方案,從地端基礎設施、模型創新到流程自動化與協作應用,完整對接企業導入 AI 的三大痛點:落地困難、應用零碎與系統整合門檻。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指出,生成式 AI 已從「模型軍備競賽」轉入「落地實戰」,關鍵在能否把技術轉為可衡量的營運成果。台灣大今年以超過 800 人研發團隊投入 9.3 億元,將電信本業的網路與資安優勢結合自研模型與在地化服務,目標在未來 3–5 年形成新成長曲線,內部單位生產力提升至少 1.5 倍、對外 AI 業務維持倍數年增。

在「AI 地端基礎」方面,台灣大與美商威德新(Vantage)合作打造的 AIDC 國際級資料中心將於第四季上線,總負載容量 25MW、單櫃支援最高 135kW 氣冷並預留液冷,可承接 NVIDIA GB300 等高功耗伺服器,朝「算力即服務」布局。同時與群聯合作的「AI² x aiDAPTIV+ 落地化 AI 訓練伺服器」主打突破 GPU 記憶體瓶頸,讓企業以「安全、自主、即用」模式完成後訓練與推論,標榜相較傳統 GPU 架構可降 90% 成本、縮短 30 天部署週期,對需要私域算力與資料主權的金融、政府與製造客群具吸引力。

在「AI 模型創新」上,台灣大公布兩大核心,其一是企業專屬 ASR 語音智慧轉譯,結合國、台、客多語語料並與在地研究單位共同訓練,特定場域正確率可破 97%,支援多語混用、即時轉錄、客製摘要與私有化部署。

其二是「GenAIus 企業智慧大腦」,定位為企業級 AI 智庫與能力中心,能把私域知識庫與垂直模型封裝成 API,快速賦能內部客服、知識管理與營運系統,目前已與製造、金融與政府機關展開測試,強調可控、可衡量與可審計。

落地應用層面,台灣大強調「能裝就用」與「即見效」。在日常營運場景,AI 客服助手與員工 AI Agent 已在內部導入,據稱結案速度提升 3 倍、逾 60% 常見問題由系統自動解決;企業通訊中樞 M++ 已累積超過 26 萬組帳號,深度整合 ERP/EIP,廣泛用於金融、醫療與製造。面向知識工作流程,「AI 聽寫大哥」支援多語會議的即時轉錄與摘要產出,已吸引超過 1,500 家企業試用、累積 10+ 種摘要範本,可在會議後 6–10 分鐘完成逐字稿與重點整理;再透過整合 ASR 模型的 Pro Suite 一站式介面,把語音轉譯、客服應答、知識檢索串在同一工作台,減少系統切換與重工。

流程自動化與營運升級也是本次亮點。TAI PBX 以電信等級穩定度與資安為企業升級智慧總機,便於串接之後的智慧市調與電銷;AI-EASM 外部風險偵防工具已協助上千家企業盤點外部曝險點,揭露 6 成協議過舊、4 成帳密外洩問題,並於今年 APEC 協助 21 個經濟體檢測近 2,000 個網址;跨語言影音處理的 LIAISE 平台可在影片長度的一半時間內完成轉寫、翻譯、上字幕與配音,已在國際高峰會驗證,並擴展至金融、零售與服務業測試。策略夥伴亦同步展演:碩網資訊推出「AI 語音訂位服務」,可於 60 秒內完成跨渠道訂位並回覆延伸問題;精誠資訊展示「EAP 企業 AI 智慧中樞」,從數據、模型到應用的整合加速製造、零售、資安場域的 AI 升級。

台灣大資訊長蔡祈岩提出「逆分工」觀點,也就是當 AI 能處理程式轉譯與重複性任務,工程師與知識工作者將前移到需求定義、體驗設計與商模創新,企業內部角色與價值鏈會被重構。關鍵在掌握本地化語料、地端部署與私域 AI 能力中心,讓 AI 成為可控且可審計的戰略資產。這也呼應台灣大近年的語音與語料布局,該公司已與國際大型語言模型業者洽談,把「台灣 Tongues」等在地語料前置到 LLM 的 pre-training,讓模型「更懂台灣語境」,同時提高未來海外落地的相容性。

台灣大企業服務商務長朱曉幸補充,目前台灣大結合 Telco+Tech 的差異化定位,正協助金融、製造、零售、物流、醫療、公共服務與政府部門推進逾百件 AI 商機,聚焦語音、資安、協作與算力四大核心場景。公司訂下 2025 年企業服務營收年增 20% 的目標,其中「雲端與 AI」預估年增 223%、「資安解決方案」年增 94%,待多項政府與大型專案陸續完工驗收後,將逐步反映於財報。

現在台灣大內部則推動為期三年的「超人計畫」,要求產品開發從需求確認、開發測試到部署全程與 AI 高度協作,對標單位產能提升 1.5 倍;同時把 AI 工具下沉到客服、門市與幕僚端,讓 AI 成為像 Office 與搜尋一樣的「標配技能」。

就商業模式與財務結構,台灣大指出雲端與 AI 業務去年以來年增已逾 200%,主要由訂閱制與維運等重複性收入驅動,投資人可望看到較以往一次性專案更穩定的現金流輪廓。公司並透過策略投資強化生態圈綁定,已與精誠建立深度銷售與交付合作;未來在關鍵技術亦將以「共同研發+股權合作」方式加速產品化與市場進程。對外擴張方面,雖仍屬早期,但多數語音、資安與影音轉譯解方具備可複製性,將先從語境相近市場切入,並借重產業聯盟資源試點。

從供給面來看,台灣大把「地端可用性」「模型在地化」「應用一站式」視為企業落地三大支柱:前者以 AIDC 與 aiDAPTIV+ 解決算力與資料主權;中者以 ASR 與 GenAIus 形成企業級私域 AI 能力中心;後者則用 Pro Suite、M++、AI 聽寫大哥與 AI-EASM 形成跨場景工作流。從需求面來看,語音是最先成熟的入口,目前公司觀察有 50%–60% 的導入都與語音辨識相關,從客服接線、外呼、市調到催收,皆可把「轉譯+摘要+分類」變成可量化的效率紅利,並逐步外溢到知識管理與協作決策。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SEMICON Taiwan 2025 登場!台積電與輝達都關注「矽光子概念股」一次看

科技新報
02

泰山前董事會糟了!處分全家股權、投資街口、擴建包裝水廠3決議 全遭法院判無效

太報
03

YouTuber、網紅注意!財政部出手課稅了 規範重點一次看

CTWANT
04

存款3百多萬!全押0050還是買房?網秒選:先下手

EBC 東森新聞
05

緯創(3231)、廣達(2382)、聯電(2303)...避九月魔咒,15檔個股宜「居高思危」:AI族群回檔才是買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