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站囚車握拳「小草嗨翻!」 吳靜怡批:上演「受害者政治」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涉入京華城容積率弊案,不僅去年被檢方起訴外,更被收押在台北看守所;台北地院今年(2025)正式審理,而柯文哲昨(28)日在被提訊審問後,準備在押回看守所前,支持者「小草」包圍囚車喊「奮戰到底!」,這讓站在車內的柯文哲握拳,更讓支持者瞬間情緒激昂。對此,政治評論員吳靜怡今(29)日便在臉書強調,柯文哲用司法操弄術,成功讓囚車變成舞台,握拳上演「受害者政治」!
吳靜怡今日在臉書提到,柯文哲因京華城案出庭後被押回台北看守所,囚車外聚集了大批支持者,他們高喊「奮戰到底!」,柯文哲在囚車內站立,突然舉起握拳的手勢,這一幕,透過小草影片散播傳播,瞬間在社群媒體上引發熱烈討論,許多人為之動容,將其解讀為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奮戰決心,彷彿將司法程序的囚車變成他的政治舞台。
接著,吳靜怡認為,這一幕,絕非一個單純的情緒性反應,而可能正是柯文哲及其民眾黨團隊在策劃的司法戰術中,上演的最新一場「受害者政治」大戲。「柯文哲把『涉貪羈押的嫌犯』,成功操作成『遭司法迫害的受害者』!」。
她認為,這就是「框架重置」戰術,把討論焦點從「是否有罪」轉到「司法是不是打壓」,以弱制強的柯文哲將拳頭簡單的手勢轉化為團結小草的符號:「我仍在戰鬥,你們也要繼續奮戰!」
從司法戰術的角度看,吳靜怡解釋,柯文哲與支持者的緊密互動,試圖製造外部壓力將道德逆轉,間接影響法官的裁定,但這樣更彰顯具有實質影響力,像是民眾黨不斷舉辦相關集會遊行活動,而檢方也會認為這類行為正是操弄輿論的證據,反而導致更嚴格的羈押措施,甚至延長禁見,一再操弄小草情緒的循環中,法律事實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共同的政治信仰。
總合上述,吳靜怡指出,「以審判換動員」的戰術將法律審判被重新包裝成政治資本的來源,在司法上,柯文哲處於弱勢,但在政治上,柯文哲卻能利用司法處境製造同情、激發憤怒,進而換取聲量與支持。
最後,吳靜怡總結,雖然柯文哲成功塑造殉道者的形象,但過度依賴這種策略可能讓民眾黨陷入情緒動員的循環,而忽略法律事實的討論,這可能導致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的對立加劇,進一步撕裂社會共識與對司法的信任。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