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解析「氫燃料電池車」的特性,如何達到節能減碳還能走得安全長遠?

信傳媒

更新於 09月06日02:56 • 發布於 09月06日01:00 • 科技大觀園
氫燃料電池現階段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甚至運用在某些情境下,氫氣容易飄散、不易傳熱的特性會更加安全。(圖片來源/授權轉載自科技大觀園,影像來源:shutterstock)

在全球節能減碳、追求永續的趨勢之下,能源轉型成為勢在必行的重要路徑,其中的「氫能」更被視為交通運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重要的能源技術。本次科技大觀園專訪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模具工程學系、曾率領學生組成「所羅門燃料電池車隊」在全國第一屆與第二屆氫能車大賽獲得冠軍的郭俊賢教授,與我們分享「氫能」在車載運用的展望。談起氫能未來的發展趨勢,郭俊賢顯得興致勃勃,非常有信心。

「氫燃料電池車」有其獨特優勢

同樣使用電動馬達進行驅動,氫燃料電池車與純電電動車的差別在哪裡呢?郭俊賢表示,隨著綠能發展的需求,也有更多人發覺使用汽油、柴油等內燃機推動汽車、飛機,讓我們終究難以擺脫依賴化石燃料的現況。這也是近年來各種電動車,包括使用鋰電池的純電動車,或者轉換氫氣為電能的氫燃料電池車受到重點關注的主因。

「(我們)可以把燃料電池想像成發電機,只要持續提供燃料,就可以提供車輛續航力,」談及燃料電池車的發展,郭俊賢相當樂觀。他認為現階段氫燃料電池技術發展,在維持安全已然相當成熟,而且以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氫氣為燃料,相較於純電電動車,有其獨特的優勢。

純電電動車在使用上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里程焦慮」,全部使用充電電池提供能量,在容易有不知何時會沒電、不知該去哪充電的擔憂。除此之外,相較於僅需短短幾分鐘,加油就可以加好加滿,充電卻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也與現今的用車慣性有所衝突。純電電動車在增加里程數、電池數量、車子的重量之間存在著惡性循環,因為電池沉重又佔空間的特性,同時還需要考慮到保留乘客與載貨的空間,要增加里程數十分不易。與之相比,氫燃料電池車完全沒有這類的顧慮,氫氣屬於最輕盈的元素之一,即使氫氣存放的空間增加了數倍,也不會增加太多的重量。

氫氣容易飄散、不易傳熱的特性使其更加安全

但與已經正式上路的純電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車的應用推廣顯然遭遇更多的挑戰。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自從 1937 年「興登堡號飛船爆炸」(Hindenburg disaster)空難之後,大眾普遍認為「氫氣很危險會爆炸」的刻板印象了。

「從工程的角度,要去針對它的特性去做解決(安全性),提出正確安全使用的方式與設計,」郭俊賢強調,氫燃料電池現階段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從工程的角度來說,任何運用能量的技術都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但現階段的氫燃料電池應用於車輛,其安全性並不低於一般的汽車,甚至在某些情境下,氫氣容易飄散、不易傳熱的特性使其更加安全。只要瞭解其使用特性,就能進一步掌握安全性「其實做科學或工程,最怕的是偏頗,」郭俊賢強調。

現階段,氫燃料電池車上路推廣,將首先會遭遇「加氫站」不普及,難以補充能量的情況。因應此情境,郭俊賢認為氫燃料電池車在臺灣最早期適用的情境,可能會是應用於里程較長的大眾運輸,或是服務型的車輛如高爾夫球車、遊園車、掃地車、行李拖運車,後期再隨著加氫站逐步的普及,才有機會推廣至自用小客車。

雖然市面上討論相關議題時,常將氫燃料電池車與純電電動車互相比較,甚至還傳出大力發展電池技術的馬斯克(Elon Musk)強力看衰氫能發展的新聞。但在郭俊賢眼中,這兩個技術絕非競爭關係,而是各有其技術特性,各具長短的夥伴關係。

郭俊賢以電影《電流大戰》中直流電與交流電的爭議作說明,在西屋與愛迪生的你死我活的攻防之後,時至今日電能普及,我們運用交流電長途運輸能量,以直流電為家用電器進行充電,兩個技術已然合而為一。而也是同樣的道理,電池與燃料電池技術互相截長補短,互相搭配運用,才能真正一同邁向新能源飛天遁地的未來。

資料來源

採訪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模具工程學系教授郭俊賢

本文轉載自《科技大觀園》。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台股本周譜八大驚奇:笑納25K刷新高、上市市值衝82兆、台達電躋身2兆俱樂部

anue鉅亨網
02

銀行帳戶「轉錢給自己」竟然也會被凍結!行員跳出來內幕都說了

太報
03

醫療費大通膨3/罹癌至少要準備200萬! 急診醫師揭醫療險投保順序

鏡週刊
04

「夫妻贈與免稅」為何老公送她千萬被課遺產稅?「忽略1事」誤會大了…律師:這些贈與都要繳稅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吳怡霈曝「2檔金融股」驚人股利!無痛下單iPhone 17

民視新聞網
06

大樂透頭獎3.15億元1人獨得!獎落台中市 店家曝:「招財貓」一直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