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再苦也要撐1年?8大「過時職場迷思」一次破解:別再相信吃苦當吃補!
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回到家,向家人抱怨工作上的瑣事,長輩卻告訴你「吃苦當吃補」;當你被某個工作折磨到心力交瘁,卻有人說「工作再苦也要撐1年」;老闆要求無薪加班,但爸媽卻覺得很正常,因為「大家都這樣」。小編整理出8個「過時的職場迷思」,千萬別被傳統觀念綁架了!
過時職場迷思1:再怎麼痛苦都要撐滿一年
當你向比自己年長的長輩或家人傾訴工作上的痛苦時,一定有聽過他們說:「再怎麼痛苦都要撐滿一年」、「不管怎樣都先做滿一年再說」之類的建議,因在他們的認知裡,在一家公司待不滿一年會讓履歷看起來不夠好看,如果去其他公司面試,會被看作是「不穩定」的象徵⸺但這種想法早就過時了!
圖片來源:《殘酷的實習生》
社會環境都隨著時代在變化,新時代的工作環境也與以往不同,現代雇主更關心你的技能和成果,而非單純的在職時間。如果工作環境有毒,讓你身心俱疲、感到痛苦不堪,硬撐一年只會損害你的身心健康和職涯發展。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過度的職場壓力可能導致健康問題,不僅如此,這一年還可能讓你錯過更好的機會,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痛苦中。
圖片來源:《戀愛不可抗力》
過時職場迷思2:加班很正常,大家都是這樣
你有沒有過下班回家後,跟爸媽抱怨工作好累、天天加班,而爸媽卻理所當然地說:「這很正常」、「大家都是這樣」的經驗?犧牲個人時間和健康去迎合「大家都這樣」的文化,不僅不合理,還可能讓你錯過更健康的職場選擇,而且對大部分的老闆來說,成果比過程更重要!換個角度來看,加班不代表高效率!根據《2023年哈佛商業評論》指出,長時間工作反而容易導致效率下滑、創造力枯竭。因為「大家都這樣」就合理化無償加班的觀念早就該被淘汰啦!
圖片來源:《殘酷的實習生》
過時職場迷思3:條件全部符合再投履歷
不少社會新鮮人剛從大學畢業,準備要找工作時,都會聽到所謂的「過來人」告訴我們要投「條件相應」的職缺,不要不自量力,如果真的很嚮往某個工作,那就等到條件符合再投。但硬是要等到自己完全符合所有條件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條件都符合了,意味著這裡已經沒有能夠讓你學習的空間了,很多人會選擇去其他更好、更有挑戰性的地方。現代職場鼓勵「邊做邊學」,特別是在快速變化的行業。
圖片來源:《柔美的細胞小將》
過時職場迷思4:多做多學,吃苦當吃補
許多菜鳥剛進公司,因為還不熟悉公司文化,常常被「吃豆腐」,多做很多根本不是自己份內的工作,而當你回去跟家人抱怨,很可能會得到「多做多學」、「吃苦當吃補」、「現在做多一點的對以後有幫助」的回應⸺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很多時候多做不等於多學,大部分我們被要求做的那些額外工作都是重複性、低價值的事務,根本學不到什麼實質技能。
圖片來源:《殘酷的實習生》
而且時代已經不同,長輩可能覺得吃苦是磨練,但現代職場更看重效率和成果。如果你在分外工作上花太多時間,卻忽略了自己的核心職責,完全就是本末倒置,長期下來你可能就會變成免費勞力,模糊的責任邊界真的超級危險啊!
圖片來源:《出師表》
過時職場迷思5:熬久了就是你的
有些人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想要辭職去其他地方看看,但這時候總會有人告訴我們「熬久了就是你的了」、「大家都是比誰做得越久」諸如此類的勸戒,他們認為只要在公司待得夠久,就能自然獲得升遷或回報。但現在的職場環境和以前已經大相逕庭,整個社會的工作型態、模式也在慢慢改變,「年資」已然不是現代年輕人最看重的了,況且熬時間不保證成功,反而可能讓你錯過主動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和薪水的機會。
圖片來源:《出師表》
過時職場迷思6:不要一直換工作
上一代的人大多認為頻繁換工作會讓你看起來不穩定,如果下一家公司看到你的經歷都是短短幾年、幾個月,可能會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覺得你待不住。但其實現代職場對跳槽的接受度已大幅提高了,而且只要表現得夠好,對公司有所貢獻,哪個公司不會盡全力挽留你呢?跳槽可以帶來薪資增長、新技能和人脈擴展,尤其是在快速變化的行業裡,只要能展現每次轉職的成長邏輯,短經歷絕不會是問題!
圖片來源:《一半的一半》
過時職場迷思7:讓自己變得不可取代
很多人會要求你要成為某個角色的「唯一專家」,對某一項技術、專業十分專精,但這個要求在現代職場的大部分工作來看,可能不切實際。隨著科技進步,AI逐漸取代人類的許多向技能,不少公司也開始推動AI化,在這種工作內容快速變化的時代中,試圖「不可取代」讓我們過分專注單一技能,可能會因此失去適應力,比起不可取代,更重要的是「高價值且可適應」,專注於多元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死守一個角色更有保障。
圖片來源:《請融化我》
過時職場迷思8:工作一定要有意義
每個人的人生不同,看重的點也不一樣,所以如果用「工作的意義」去綁架他人對升遷機會、薪水高低等的想法就太自以為是啦!工作不一定要有宏大意義,只要能支持你的生活、提供成長或資源,就有它的價值,而且如果我們太過注重「工作的意義」,很容易不知不覺把工作當成人生的全部,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圖片來源:《一半的一半》
延伸閱讀:Threads熱議「00後整頓職場」是幼稚還是勇氣——Z世代更講求「拿多少錢、做多少事」!
延伸閱讀:6大「正能量心法」撐過職場低潮不內耗:別為還沒完成的事自責,鳥事難免、遇到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