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解開海洋系外行星異常潮濕之謎,內部化學反應自產大量水

科技新報

更新於 10月31日13:39 • 發布於 10月31日13:25

水世界可能比想像更常見,且能在意想不到之處形成!近年天文學家發現某些超級地球擁有異常潮濕大氣,甚至全表面覆蓋超深液態海洋,無法由彗星或小行星「運送」水源解釋,但新實驗證據顛覆傳統行星水來源理論,表明某些行星在形成早期階段,水只是氫大氣層與岩石核心化學作用的「天然副產品」。

人類迄今已確認發現逾 6,000 顆系外行星,也發現越來越多奇特水世界,比如尺寸介於地球~海王星之間的亞海王星類型,它們通常具岩石核心,周圍被富氫或富水大氣包裹。

若這類行星距離母行星在雪線之外,則富水大氣有跡可循,然而有些亞海王星距離母恆星相當近,理論預期這種環境下水分早已蒸發,然而事實卻是行星頂著高溫容納超乎預期的水量,過去研究認為它們或許形成於能積聚冰的雪線之外,再朝系統內側遷移。

最近,新研究或許有更佳解釋──行星利用自己的岩石核心與富氫大氣製造水。

先前數學模型表明行星在形成過程中,大氣的氫與含鐵岩漿海洋相互作用可產生大量水,只是科學家尚未對這項假設進行全面測試。

「自給自足」的水工廠

現在,一組多機構團隊於實驗重現行星深處高溫(4,000℃)高壓(60 GPa)條件,模仿大型岩石行星演化關鍵階段,使氫(=行星早期大氣層)與富含鐵的矽熔體(=熾熱岩漿海洋)相互作用,驚喜發現氫與礦物質存在化學反應,大量氫溶解於熔體,且分子氫還原氧化鐵產生大量的水。

在實驗中,約 18% 初始質量都轉化為水,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行星形成早期擁有濃厚氫大氣,那麼行星含水量將比預期多數千倍,最終可能佔行星總質量 5~28%。

由此產生的天體可能是巨大海洋世界,體積約地球 2~5 倍,表面被超深液態海洋覆蓋;也可能是假想氫氣海洋行星(Hycean planet),表面覆蓋海洋,頂部為濃厚氫氣層。

也就是說,一顆行星的水初始來源未必完全倚賴小行星、彗星外部輸送,實驗證據顯示一些大質量岩石行星在誕生早期,就因自身內部活躍化學反應生成大量水,這也解釋為何有些「超級地球」擁有令人驚異的水量,甚至部分行星出現獨特「水大氣層」。

新研究也衍生一個全新假說:地球或許也在早期自行產生一定水量。若水是行星形成的自然「副產品」,那麼宇宙適合生命發展、擁有水資源的星球數量可能遠超我們預估,隨著韋伯太空望遠鏡累積觀測數據,團隊希望找到更多證據支持該理論,尋覓更多擁有水和潛在生命的系外行星。

(首圖來源:AI 生成)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成功登記普發1萬!「遇4狀況恐無法入帳」財政部曝解法

三立新聞網
02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3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4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5

十大癌症死因排行常客 「胃癌」初期常被誤認消化不良

TVBS
06

熬夜恐發生猝死!專家曝「4警訊」:許多人以為只是小毛病

鏡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