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科技巨頭!OpenAI正式攜手賈伯斯「心靈伴侶」打造AI原生設備
在砸下約30億美元收購Windsurf後不久,OpenAI再度刷新自己記錄,以65億美元買入一批包括多名蘋果前高層的設計團隊,為自家AI模型打造專屬的硬體設備。「物理AI」方興未艾,有了蘋果前首席設計長艾夫加持,OpenAI進軍消費科技市場這步棋,將如何影響AI戰場走向?
低調合作約兩年後,OpenAI選在Google I/O 會期間,正式宣布以65億美元價碼全股票收購蘋果前首席設計長艾夫(Jony Ive)共同創辦的io,展示擴張大眾影響力及深入消費科技市場的野心。
艾夫與數名蘋果前同事們在2024年創立io,主力研發AI時代的新產品。此前,OpenAI已經持有io的23%股份,這次收購將把io規模約55人的團隊納入麾下。艾夫的設計公司LoveFrom仍獨立運作,持續服務法拉利、Airbnb等客戶,但料將不會再承接新的大客戶。
OpenAI計畫推出一系列新產品,首款設備預計在2026年亮相。在宣傳影片中,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透露,他已在試用原型機。
目前,外界對新產品細節所知不多。相關線索顯示,這不會是另一款手機或眼鏡,不是穿戴式裝置但可以掛在脖子上、或放在口袋中。沒有顯示螢幕,但可透過攝影鏡頭、麥克風等功能感知周圍環境。
奧特曼希望,這將成為iPhone、MacBook Pro以外的第三件重要設備,提供更適合AI時代的科技互動體驗。考量奧特曼對電影《雲端情人》(Her)的喜愛,以及OpenAI在語音功能上的優勢,對話式的互動關係應是一大亮點。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於X上分析,新設備將在2027年進入大規模生產。因地緣政治風險,不會在中國進行組裝與出貨。郭明錤也指出,AI功能融入現實硬體的「物理AI」(physical AI)已普遍被認同是下一個關鍵趨勢,OpenAI這步棋可視為例證之一。
賈伯斯打造iPhone的關鍵伙伴,能再創AI時代的新科技體驗?
主打AI功能的邊緣裝置看漲,為現有AI模型打造專有硬體設備已有前例。其中最知名的,應是命運多舛的Humane「AI Pin」。這款別針同樣由蘋果前高層主掌開發,奧特曼亦有投資,但各種技術問題讓銷售崩跌,最終在2025年2月終止服務。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艾夫認為AI Pin與Rabbit的r1都是「糟糕的產品」,並稱現在「缺乏展示新思維方式的產品」。
現年58歲的艾夫曾在蘋果服務27年,以簡潔、流暢且重視細節的設計理念為人所知。與賈伯斯合作推出的iPhone是他最知名的代表作,但從iPod到MacBook以及Apple Watch,都出自艾夫手下。根據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所著傳記,賈伯斯曾表示艾夫有如自己在蘋果的心靈伴侶(spiritual partner)。
2019年離開蘋果後,艾夫共同創立自己的設計公司LoveFrom。五年間較遠離鎂光燈,但與OpenAI合作以來增加了媒體曝光。這次與奧特曼的高調宣傳,顯示他將重返消費科技市場。
艾夫在影片中說道,他感覺過去三十年學到的一切,引領自己來到這一刻。他比喻,現下有如1990年晚期到2000年初在蘋果的經驗,也就是賈伯斯回歸以後、推出iPod與iPhone之間的時期。
「我感覺自己最重要、有用的工作就在眼前。」艾夫表示。
突破軟體供應角色,OpenAI挑戰科技巨頭生態系
從宣傳照到招募策略,OpenAI此舉挑戰蘋果的意圖強烈。奧特曼曾表示,賈伯斯是自己的童年偶像,相當肯定蘋果整合軟硬體生態系的成功。
蘋果至今在AI競逐中明顯落後,還需靠OpenAI的模型補足自家功能斷層。與此同時,從關稅政策到法律訴訟,都面臨多方壓力。
但OpenAI投資自家硬體,也是同步對Meta、Google等擁有自研硬體能力的科技巨頭發出戰書。在智慧穿戴裝置上,Meta的Ray-Ban眼鏡暫居領先,2024年有逾百萬銷量。但蘋果亦計畫推出首款智慧眼鏡,與浴火重生的Google眼鏡同樣壓在2026年面世。
生成式AI能力持續躍進,但至今使用者仍透過iPhone等既有裝置存取其服務。科技公司們正壓注,若能重新設計使用者體驗,讓人們與AI的互動更自然、更無摩擦,有可能改變大眾的日常行為。
AI顧問霍華德(Rob Howard)對《富比士》(Forbes)表示,現有裝置即可使用各種AI應用程式,要讓使用者掏錢買另一台裝置有其門檻。顧問公司AI Mindset創辦人格倫南(Conor Grennan)則指出,從AI Pin到Rabbit r1等裝置的炒作,可見得人們對可更簡單、有趣地與AI互動的裝置是有著需求與興趣的。
聖荷西州立大學(SJSU)的工程學教授巴納法(Ahmed Banafa)分析,這類垂直整合可能重塑AI產業格局。「OpenAI不再滿足於單純提供大腦;他們想要設計未來AI互動的身體、靈魂與整套神經系統。」巴納法表示,「透過同時控制軟體與硬體,他們得以優化效能、打造無縫的體驗,提供全新的功能,這光靠與第三方硬體合作是無法實現的。」
計畫出口1億台AI伴侶,能避免過往科技的負面效應?
在5月參與紅杉資本AI 峰會「AI Ascent 2025」對談時,奧特曼勾勒的個人化AI伴侶,也有助於理解OpenAI結合軟硬體、成為消費者主要入口平台的野心。
奧特曼表示,在理想的未來,使用者將擁有一個小巧但聰明的推理模型,知曉近乎整個人生的上下文脈絡,包括「你說過的所有話,你讀過的所有書與電郵」。OpenAI將提供這樣的核心AI訂閱服務,使用者在此基礎上消費各種其他AI功能。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奧特曼計畫可出貨1億台新設備,並對員工表示,以65億美元收購io,可望為OpenAI增加1兆美元的市值。
先前,外界揣測艾夫與奧特曼的合作可能邁向「AI版iPhone」,但艾夫對iPhone造成的社會影響並非完全滿意。在5月與Stripe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柯里森 (Patrick Collison)對談中,艾夫表示他非常在乎智慧型手機對使用者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這可能包括沉迷社群媒體及手機成癮。
「當你創新時,難免會有些意料之外的後果。」艾夫表示,「某些我非常深入參與的產品,造成了一些相當不可喜的後果。」他直言,即使設計者並非有意如此,也應該要承擔責任。而這份責任歸屬,「很大程度地驅動了我現在手上的工作。」
這次重返科技消費品市場,有些人懷疑艾夫的創作高峰已是過去榮光,也有些人認為他只是需要一個賈伯斯來發揮同等影響力。奧特曼可以勝任這個角色嗎?答案可能得到2026年才會揭曉。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