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美夾縫中的歐洲必須奮起反擊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寫道,歐洲人不應被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迷失雙眼,而忽略了真正的威脅來自中國。歐中貿易爭端的勝負將最終決定歐洲出口型經濟模式的未來。這篇題為《歐洲應奮起反擊》的評論寫道: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加劇了這場沖突的激烈程度,並使歐洲人所面臨的中國難題在兩個層面上變得更加突出:首先,美國引入高額關稅構建貿易壁壘,使歐洲人因此失去了其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近年來,歐洲對華出口持續下滑,而要想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彌補對華貿易的缺口也將因此變得難上加難。其次,美國對中國商品關閉市場之後,哪一個擁有全球最大市場的開放型經濟體,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中國產品的首選目標呢?當然是歐盟。
在這裡,歐洲的開放性既是其優勢,也是其劣勢。對現行全球貿易秩序的堅定信仰,使歐盟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貿易伙伴。但與此同時,歐盟市場的開放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對來自中國的強勁競爭毫無防範能力。雖然歐盟已經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比如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或者限制中國鋼鐵產品的進口。但這類點對點措施效果有限,畢竟歐盟所面對的是一個外交領域也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工業強國。即便是在歐盟的傳統強項方面,中國也構成了越來越強勁的競爭,而借助對稀土等關鍵原材料的出口管制,中國對潛在施壓和訛詐手段的運用也日趨成熟。在(電動)汽車生產領域,中國已經躋身世界領先國家行列。中國企業已經能夠生產特種化工材料、建築機械以及機器人,而中國對歐洲技術和專長的依賴則變得越來越小。從這個意義上,中國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國經濟的停滯。“
“忽視中國威脅,歐洲將付出慘痛代價”
《南德意志報》的評論指出,在國家投資和政府補貼政策的推動之下,中國企業的產量遠遠超過了其國內市場的消化能力,其結果是,過去兩年當中,中國出口的增幅超越了世界所有其他國家,攪亂了全球價格體系,不僅擠壓了歐洲產品的海外市場,也在歐洲本土市場上對歐洲本土企業的生存構成了威脅。
“前不久舉行的歐中峰會已經顯示出,在貿易問題上,歐中雙方短期內很難達成共識。面對中美雙面夾擊的局面,歐洲人必須采取堅決的行動。
為了保護本土工業基礎,歐盟必須准備好動用一切貿易政策工具。在當前形勢下,明智的產業政策應當遵循‘歐洲優先‘的原則,包括對關鍵產業實施補貼,以及在公共招標中優先考慮歐盟企業等等。與此同時,進一步擴展內部市場也將變得不可避免。誠然,采取這類措施需要克服心理障礙,也要花費大量資金,但是,如果歐洲不能夠認真對待來自中國的威脅,那麼,長遠來看,歐洲將會付出慘痛、甚至是災難性的代價。”
中國會繼續購買俄羅斯原油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俄羅斯采取措施結束烏克蘭戰爭,否則俄羅斯將面臨新制裁。同時,繼續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國家也將面臨“關稅和其他措施”,矛頭直指印度和中國。《世界報》報道稱,目前印度的態度尚不明朗,但中國外交部本周一已明確表示,美國的“脅迫與壓力”不會奏效: “俄羅斯方面期望,中國會對特朗普表現出強硬的抵制態度。在通過海路進口的俄羅斯原油方面,中國的數量略低於印度。但俄羅斯天然氣和原油也會通過陸路管道直接進入中國市場。雙方國有能源企業簽有長期合同。俄羅斯化工企業Sibur正同中石化合作,在西伯利亞東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處理設施,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向世界市場提供塑料制品。
在莫斯科看來,中國迫於美國壓力而去撕毀與Rosneft和Gazprom等俄羅斯石油巨頭的合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俄羅斯出口商期望海運方面的合作也能得以延續,尤其是從俄羅斯科茲米諾港運往中國煉油廠的航線非常之短。
中國外交部周一已經明確表示,美國的脅迫與施壓是徒勞的:‘中國將堅定捍衛自身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
這一表態也與中國在美中關稅爭端中的一貫表現相一致。自從特朗普四月份發起對華關稅戰以來,北京幾乎對每一項美國關稅都進行了對等反制。流亡俄羅斯經濟學家內克拉索夫(Dmitri Nekrassow)此前 接受《共和國》雜志采訪時指出:‘最近我們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場實驗,即特朗普能在對華貿易戰中走多遠。在很多商品類別上,美國連30%的關稅沖擊都無法承受,因為這會傷害本國經濟。’內克拉索夫表示,中國完全有能力接受俄羅斯的全部原油出口,因此其他國家其實並不重要。
有報道稱,中美最新一輪談判中,中國就再次重申了該國購買俄羅斯原油的‘主權權利’。數天前,路透社援引多位原油交易商的信息報道稱,盡管特朗普發出了威脅,但中國進口商還是預定了大量俄羅斯原油,供貨日期為今年九月,屆時特朗普的最後通牒早已過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