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關稅協議日本對美國大開放,台灣呢?
■曾志超
日前日美貿易談判終於達成協議,日本同意在美國投資五千五百億美元,並大幅開放汽車、卡車、稻米與特定農產品市場,換得日本對等關稅從百分之二十五降至百分之十五,其中日本最重視的汽車稅率也降至百分之十五。
我國與美國仍在談判中,本文從此次日美談判的結果,推論台美談判可能的結果:
其一,對等關稅稅率。日本取得亞洲最低的百分之十五稅率,七月二十三日日股強勢反彈逾一千四百點,日經二二五跨越過四萬點重要關卡;同日台股權指數開高走高,終場上漲三百三十點七五點,漲幅百分之一點四四。投資人認為台灣可能在對等關稅上,也可以如同日本獲得較預期低的稅率。
然而,投資人恐怕過於樂觀,蓋台灣二0二四年對美逆差七百三十九億美金,遠高於日本對美六百八十五億美金,致美國原先的日本對等關稅(百分之二十五),就比台灣的百分之三十二低了許多,而且日本雖取得相對較低的稅率,卻是以犧牲國內產業換得。台灣並無法比照辦理,難以取得如此稅率,本文預計我國對等關稅應該會在百分之二十上下。
其二,市場開放與產業調整。依據美日協議「事實清單」(Fact Sheet),日本將對美國商品開放市場,包括汽車、卡車、稻米與特定農產品。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日本將立即提高美國稻米進口量百分之七十五,大幅擴大進口配額。
過去日本將稻米、麥、蔗糖、乳製品、牛豬肉等五大聖域,稻米更是五大聖域之首。美國為日本稻米最大進口國,二0二四財年從美國進口超過三十四萬噸稻米,占進口配額的百分之四十五,擴大進口配額將大幅衝擊日本稻米市場,以及農民的反彈。
從美國《二0二五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NTE),可以推知美國將要求我全面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肉品,並取消產地標示;擴大美國稻米配額;放寬基因改造產品與校園限制。政府倘照單全收,不僅扼殺產業發展,且威脅國人食安。
其三,對美投資。「事實清單」指出,日本將投資五千五百億美元,用於重建並擴展美國的核心產業,包含LNG在內的能源基礎設施與生產、半導體製造與研發、關鍵礦物、藥品與醫療用品製造與造船業。誇張的是,美國將保留百分之九十的投資利潤,確保美國勞工、納稅人與社區能獲得絕大多數的好處。
台積電已經宣布在每新增千億美元的投資,台灣中油也簽署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買賣暨投資意向書,但美方仍不滿足,勢必仍會要求台灣增加更多的投資。
其四,產業關稅。日本本次談判最大的亮點是,汽車關稅也跟著下降至百分之十五,讓日本汽車輸美稅率,低於川普宣布的汽車產業關稅百分之二十五,相較於其他國家取得競爭優勢,甚至引發美國車廠的不滿。
我國產業關稅的威脅遠勝於對等關稅,引用經濟部的數據,對等關稅產品輸美出口比重為百分之二十,二三二條款產品則占百分之七十八。其中產業關稅又以半導體衝擊最為劇烈,無怪乎,根據巴克萊銀行研究,將國家關稅與產業關稅合併計算後,推估台灣遭到的負面影響,將是全球第三嚴重。該產業的二三二調查結果即將於本月底公布,盼政府能仿效日本模式壓低汽車關稅。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