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33支大型風機闖關東海岸,能源政策缺配套,地方自力救濟,杯葛開發說明會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8月14日10:28 • 發布於 08月13日04:44 • 上下游新聞

台灣陸域風機開發超過 20 年,經濟部並未針對陸域風機制訂引導機制,讓業者四處搶地插旗,台亞風能的「東海岸風機」計畫,即是典型案例。該案擬在東海岸插上 33 支風機,其中台東大武鄉幾乎每 1.2 公里就會豎立一支鋼鐵巨塔,引發全國怒火。

輿論狂燒逼得環境部、經濟部出面滅火,表示不支持該案,但在政策架構未改變之下,開發商持續闖關,昨(12)日舉辦環評說明會。在場外震耳欲聾的抗議聲中,廠商於場內獨自宣讀簡報,最後自行宣布已完成法定程序,為台灣風電開發史再添一頁驚奇。

廠商在居民震天響的抗議聲中「宣讀」說明簡報,並自行宣布「已完成法定程序」。(攝影/楊語芸)

南迴居民怒擋計畫,廠商獨自宣讀簡報

由台亞風能子公司「東風電力」提出的「東風陸域風力發電計畫」,擬在太麻里大竹溪出海口至達仁鄉南田村長達近 27 公里的海岸線上,插上 33 支風機,按照環評程序,東風電力必須辦理地方說明會,昨(12)日晚間原訂六點半召開的會議,還未開場,抗議行動便提前引爆。

下午四點半起,居民拉起寫滿反對口號的大型布條,還用機車、桌椅層層封鎖會場入口,呼籲鄉親「不要進去簽到」,村長、民代、居民輪番發言,強烈表達南迴反風電的立場,會場外的人潮越聚越多,連土坂、台坂、新化部落等非臨海部落都來聲援,長濱、達仁鄉也有支持的力量出席。

南迴反風電自救會會長潘美緣怒吼,台東不歡迎風電。(攝影/楊語芸)

在幾乎沒有任何民眾進場的情況下,東風電力執行長李建勳與總監謝智超輪番上陣,逕自在會場內宣讀簡報。大武居民此時衝入會場,對廠商高喊「滾回去」,氣氛劍拔弩張,險些爆發肢體衝突。最後,在警方保護下,廠商宣稱「程序已經完備」倉促離場。

不過,南迴反風電自救會會長潘美緣表示,自救會與現場所有民眾均不承認這樣的程序,並強調「我們有錄影為證,廠商根本沒有完整唸出任何內容,現場完全無法辨認」。她呼籲,本次說明會應被視為「不成立」、「未完成法定程序」。

廠商盼理性溝通,強調風能助企業減碳

李建勳表示,政府對減碳目標日益重視,企業也需在 2030 年前達成供應鏈減碳,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成為主要可行方案,這也是該東風案推動的背景之一。雖然事先知道會有抗議與反對聲音,但仍希望能理性、和平地與居民溝通。他認為部分鄉親在資訊被誤導的情況下,做出錯誤判斷,「十分遺憾」。

謝智超表示,說明會是依照環評程序規定辦理,但反對的居民連說明會都不讓辦理,也是剝奪想要理解的人的權利。「要讓大家都有表達的機會,才是民主社會的風範。」

東風陸域風力發電計畫開發位置示意圖(藍色點為風機)(照片截自環境部)

東風計畫逼近,居民憂成東海岸破口

潘美緣提到,自己中年返鄉原本只想安靜耕耘,讓根紮在土地上,「我今天站出來,是因為這件事已經燒到我家門口」。她強調,大武雖然「又老又窮又弱」,卻不會沉默,必須奮力反抗,「長濱已經擋下說明會,如果大武立了風車,就會成為東海岸的破口」。

潘美緣也指出,大武的夜晚本該是浪聲與微風低語的世界,風機一旦進駐,取而代之的將是日夜不歇如地鳴的低頻噪音。她更擔憂,那片被稱作「台東藍」的天海之色,將被鋼鐵巨塔生硬地劃破,留下無法癒合的傷口。

她也批評,西海岸的風機政策已經失敗,不該再複製到東海岸;南迴四鄉最重要的產業是觀光,年輕人努力返鄉經營民宿與餐廳,即使接連受到風災、地震打擊,仍慢慢站穩腳步,「風機對觀光就是大減分,自然的美景才是吸引遊客的長期保證」。

台東漸層藍吸引無數國內外旅客,插上風機勢必破壞美景。(照片提供/潘美緣)

部落青年拒補償,守海景不讓步

「不要跟我們談什麼補償金、回饋金」,大鳥部落青年會會長成宇翔強調,部落需要的建設應該是從人出發、符合在地文化,部落應該用自然的元素發展,不是用鋼鐵填滿海岸線。

部落青年吳優則擔心風機的安全性。台灣十個颱風有八、九個從台東登陸,風機在迎風第一排真的能抵禦強颱嗎?他說自己是部落長大的孩子,維持在地景觀是使命也是責任,而風機預定地正是族人的生活領域,「台東立風機,只是成就都市人需要電而已」。

大鳥部落青年會會長成宇翔強調,部落不要補償金,唯望所有建設以「人」出發。(攝影/楊語芸)

守護淨土拒風機,不願承受低頻噪音光害

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士忠指出,大武沿岸距離聚落極近,恐對居家安全構成威脅,更帶來無形的壓迫感。「苗栗的朋友告訴我,(風機)一、兩公里外都覺得吵,我們這裡距離更近,怎麼可能不受影響?」

協會經理張玲芬長年推廣深度旅遊,她雖然認同綠色能源的理念,但對風機與候鳥遷徙路徑重疊以及風機對生態平衡的衝擊深感疑慮。「再多補助也無法彌補失去的自然資產」。

返鄉青年李玫昌憂心,大武人口高齡化,「連汽車開過去都會把老人家吵醒,低頻噪音的長期影響可想而知。」他還指出,光害同樣不可忽視,「車窗反光都讓人不舒服,更何況是風機葉片折射的閃光。」

在地青年趙健宏表示,從戲水、垂釣到看日落,海岸是深植心底的風景,他憂心高聳的風機若佔據視野,將徹底改變純淨樣貌。「這裡是台灣最後一塊淨土,不應被外來設施破壞。」

在地青年趙健宏表示,台東淨土不應被外來設施破壞。(攝影/楊語芸)

為下一代守海護山,青年憂觀光受損

退伍返鄉的在地青年鍾志鴻帶領部落青年打籃球,營造適宜教養的環境,面對風機計畫,兒子提問:「可以幫我們守住這片海嗎?」讓他深感慚愧。「我們這一代沒有權利替孩子決定未來,自然的資產必須留給他們。」

近年返鄉經營民宿的葉宜臻表示,這裡有開車可直達的「小百岳」,也有專程遠道而來欣賞月光海的旅客。她憂心風機一旦設立,不僅會削弱觀光吸引力,也會讓她對家鄉感到失望。

集結40多個店家的「南迴永續旅行聯盟」發起人撒武恩.卡羅觀察到,近年從地熱、小水力到最新的風力計畫,台東已成為國家推動綠能的熱區,但都以「強行過關」方式進行,讓地方盛傳廠商與政府存在利益關係,也削弱了居民對綠能的信任。

近年返鄉經營民宿的葉宜臻憂心風機設立會削弱觀光吸引力。(攝影/楊語芸)

地方民意明確,縣議長與立委齊聲反對

台東縣議長郭秀華表示,4 月初議會曾舉辦「台東縣海岸線風力發電設置案民意座談會」,當時出席的各鄉鎮長、縣議員、鄉鎮民代表與多名村里長,均一致反對在台東海岸架設風機。她今日再度到場,重申議會立場,呼籲廠商「知難而退」。

立法委員黃建賓指出,先前民調顯示,大武鄉反對設立風機的比例高達七成,今日民眾更明確表態,「不必再聽一個我們不要的計畫」。黃建賓補充,地處颱風第一排,居民擔心風機在颱風來襲時反成災害,更重要的是,風機並非如政府所言般「永續」,在眾多不確定風險下,犧牲自然環境並非正確政策。

立法委員黃建賓強調,台東居民已經明確表態,不希望風機出現在台東海岸。(攝影/楊語芸)

延伸閱讀:

失控的陸域風機任廠商獵地,經濟部、環境部不同調,凸顯綠能政策混亂

33 支陸域風機矗立南迴海岸線?恐衝擊生態,低頻噪音影響健康,專家籲審慎評估

中研院研究登國際期刊,台灣風機與民居過近,低頻噪音有害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