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斷捨離必看!5種「塑膠友誼」特徵:從不關心你、對你不感到好奇,單獨相處超尷尬
你有沒有聽人家說過「越是長大越難交到朋友」?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越來越擅長維持「看起來不錯」的互動,「塑膠友誼」在現代社會越來越普遍,不走心、不交心的朋友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社交壓力下所需的表面功夫,讓我們越來越傾向利益導向的「友情實用性」。小編整理出5種「塑膠友誼」特徵,你有辦法分辨哪些是真朋友嗎?
為什麼「塑膠友誼」越來越普遍?
在社群時代,朋友看似越來越多,但真正的情感卻逐漸淡薄。長大後,我們維繫關係常常不是因為真心,而是被社交壓力推著走,甚至被社群平台製造出的「假親密」蒙蔽。愈來愈多人陷入「朋友很多卻很孤單」的矛盾。以下就來看看造成塑膠友誼氾濫的三大原因。
圖片來源:《我的ID是江南美人》
理由1:社交壓力需要表面功夫
在現代社會講求人脈,因此「會做人」似乎成了我們必備的生存技能之一。無論是職場、學校還是社群平台,我們常會感受到來自外在的壓力⸺不可以太冷漠,不可以太邊緣,要維持人緣好、有親和力的形象,於是我們學會了點頭微笑、客套聊天,甚至記得某些人的喜好也不過是為了讓關係「表面融洽」,維持良好的工作關係。
圖片來源:《出師表》
比如當你加入一個新工作團隊,大家都會加彼此的LINE群組,傳生日快樂、按讚對方的限時動態等,但其實彼此私下根本不熟。這些行為雖然不是惡意的,但久了便會形成一種「不得不」的社交負擔,讓友情變得虛假與表演化。所以我們常聽人家講「越是長大越難交到朋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長大之後開始有了所謂的社交壓力。
圖片來源:《淚之女王》
理由2:利益導向的「友情實用性」
而當我們開始有社交壓力之後,人際互動被利益綁架,久而久之我們會不知不覺把交友也當作「資源交換」的一部分,比如在與對方成為朋友前,下意識思考這個人能不能幫我找到工作?他有沒有某些我需要的人脈?跟他來往對我有甚麼好處?我能得到什麼?這種利益導向的「友情實用性」並非建立在情感交流上,而是利益綁定,一旦無利可圖,就自然分離。
圖片來源:《金字塔遊戲》
理由3:IG、Threads 加劇虛假親密感
在 IG、Threads 等社群媒體氾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陷入「追蹤即親密」、「按讚即友好」的錯覺,比如我們看到兩個網路紅人經常在彼此的貼文下留言,就以為兩人關係非常要好,但實際上他們私下不會聯繫,甚至根本不熟,但這種「熟悉」只是演算法下的幻覺,並不代表真正的關係深度。
圖片來源:《金字塔遊戲》
塑膠友誼特徵1:從來不關心你、對你也不好奇
真正的朋友會對你的人生感興趣,會想知道你最近怎麼樣、有什麼煩惱,在你遇到困難時,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傾聽你的想法,甚至連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感到好奇。但塑膠友誼就不一樣了,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人⸺從來不關心你過得如何,也從不過問你任何事,不會對你產生好奇或想要了解你,無論你失業、失戀,或是升職加薪、突然談戀愛,對方都不聞不問,毫不在意。
圖片來源:《單戀原聲帶2》
塑膠友誼特徵2:單獨相處超尷尬
有些朋友是「朋友的朋友」,因為其中一人的介紹而認識的,彼此的關係需要靠第三者的存在來維繫,平時一群人出去玩時,都可以相處得很自然、玩得很開心,甚至互開玩笑都沒問題,然而一旦兩個人單獨相處,氣氛就會瞬間變得超級尷尬,沒有話聊,也沒有人願意開口打破沉默。
圖片來源:《單戀原聲帶2》
但這並不代表你們關係不好,你們只是私下零交情,可能會按讚彼此的限時動態和貼文,也會在對方生日時送上祝福,但不會分享生活瑣事,更不會閒聊,因此在少了「中間人」這個樞紐的情況下就會陷入尷尬。
圖片來源:《媽媽朋友的兒子》
塑膠友誼特徵3:虛假的讚美、恭維
塑膠朋友最擅長的就是甜言蜜語,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再怎麼樣說好聽話總是沒錯的。但比較微妙的是你還是能分辨出真正交心的朋友和塑膠朋友,誰是真心的誇獎你。有些塑膠朋友誇你說話風趣、穿搭有品味、文章寫得棒,但你會知道這些話是為了禮貌、維持友好關係,並不是真誠的欣賞。
圖片來源:《雖然是精神病但沒灣戲》
塑膠友誼特徵4:不記得你說過的話
真正的朋友除了會記得你的生日,還會記得你聊天時講過的話、知道你的喜好,哪怕你不經意提到的事情都會放在心上。但塑膠朋友是無論你說過多少次,他都會一直問一樣的問題,甚至連你最基本的興趣、工作內容都不清楚,比如高中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明明你已經講過很多次自己就讀的大學了,下次聚會上,對方還是會問你讀哪裡。
圖片來源:《一半的一半》
塑膠友誼特徵5:有需要才會出現
當你遇到困難時,塑膠朋友雖然會噓寒問暖,但不會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和建議,有的甚至像是消失一樣。然而這類朋友卻會在他們需要幫忙時突然出現,並熱絡起來,語氣超友善、話術溫柔又周到,讓你有「我們感情很好」的錯覺!比如平常沒互動的人突然問你:「你可不可以幫我轉發一下這個貼文?」「幫我按個讚〜」或是突然說要請你吃飯,接著提出需要你幫一個忙,一旦你不答應,或是幫不了忙,對方就又會瞬間潛水。
圖片來源:《淚之女王》
「塑膠友誼」並不一定代表一個人變壞或社會變冷漠,這樣的關係型態其實是現代人應對高壓社會、快速變動環境的一種自保機制,當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際網絡越來越廣,我們難免會在某些關係中選擇保持距離、維持表面和平,最重要的是你能分辨出哪些關係讓你感到充實、被理解,哪些關係讓你覺得疲憊。當我們有意識地看清這些差異,就能更自在地去應對!
延伸閱讀:10個學校不會教的社交潛規則:30秒內無法改變的事就別講,能花錢解決的事就別用人情!
延伸閱讀:男女間有純友誼嗎?6大關鍵區分愛情or友情:「會不會期待跟他有更親密的身體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