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徐佳馨/降息救得了房市?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日前暗示九月可能降息,儘管態度謹慎,卻仍帶動市場對寬鬆預期,加上中美關稅戰休兵期延長,都讓投資市場大為振奮。到了台灣,這股降息期待快速引發投資人聯想,「如果美國降息,台灣央行會不會跟進?跟進之後,房市是不是就能立刻回春?」
不可否認,利率一降,房貸戶立刻有感。過往在房市也有「利率不升,房市不死」的邏輯,市場對降息的期待,不只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一種「信心支撐」,更進一步使得冷淡的買氣因這種氛圍而回穩。這邏輯除了讓央行出面澄清不會「降息救房市」,台經院張建一院長也喊話「不要道德綁架央行」。
不過,台灣房市的問題,低利率只是其一,經過這20多年的大多頭,整個房地產結構和過去大不相同。其一是房價基期高,目前千萬房價已成全台基本款,連年走高的結果,減輕負擔不是少降個半碼一碼就能解決的。其二,除科技業外,台灣薪資漲幅遠追不上房價漲幅已是不爭事實,對年輕人來說,就算降息,進場門檻依舊高得嚇人。再加上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與銀行法72條之2的政策紅線仍在,對多屋族、高總價還有限縮,投資客想靠降息翻身沒那麼簡單。
換言之,美國降息可能帶動全球資金行情,但台灣房市要真正受惠,仍得面對「高房價+低所得+政策紅線」這三大關卡,加上目前持有稅與移轉稅都不低,房地產是不是投資者最佳選項,恐怕還有得討論。
在這當下,就算央行真的降息,也不代表錢會輕易流進房市。近年房貸市場緊繃,銀行早就學乖了,對收入、負債比的要求更細,貸款不再「說借就借」,加上30年以上長期房貸已成主流,又有寬限期影響,使得銀行回收資金速度變慢,更珍惜每一筆資金流動。金融機構也清楚,若資金再度淹向房市,壞帳風險最後還是自己要吞。因此,即便降息,銀行也未必會大幅鬆手放貸,反而在目前這種房貸利率與市場利率脫鉤的情境,對銀行來說多一層保障,這也是房市的資金動能不如過去的重要原因。
經過這麼多年,台灣房市真正需要的,豈止是區區利息,還有反映現實的房價、健全的租屋與社宅制度,讓不買房的人也能安心生活;穩健成長的薪資,讓購屋人有健康的承擔力。此外,中央部會對房地產的政策協調一致,央行、財政部、內政部不是各自為政,弄得民眾無所適從。
回到問題本身:降息能不能救房市?
我的答案是「短期能提振信心,但長期結構不會因此改變。」
美國的降息風聲,確實會對台灣帶來壓力,但流入房地產的資金恐怕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毫無節制,要注意的是,在政策「管窮不排富」的邏輯下,最終只會讓貧者無立錐之地。
說到底,房市要健康,靠的不是一顆降息的特效藥,而是讓民眾能「長住、穩貸、好生活」的經濟與社會環境。
這,才是一切的根本。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