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豬瘟破口 境外電商落地納管遇瓶頸 龔明鑫:法規定位未明、需跨部會研議
「非洲豬瘟到底從哪來?」這是近期台灣社會最受矚目的議題之一,對此行政院28日要求境外電商平台,如掏寶、拚多多等,限期在台落地登記納管、否則恐遭下架。
不過,在執行面上恐怕沒這麼簡單。經濟部長龔明鑫今(29)日出席立院備詢時表示,目前我國對中資企業來台營業的管制以「行業別」為基準,但現行法規中並未將「電商」明確列為行業類別,因此相關制度與執行細節仍需跨部會研議。他強調,這項政策牽涉廣泛,須由行政院統籌召開會議,整體方案尚未拍板。
行業分類模糊,跨足廣告、物流、課稅等領域增複雜度
龔明鑫指出,例如台灣對中資企業在台從事廣告業務已限制禁止,但電商平台業態複雜,往往同時涵蓋網路廣告,甚至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跨境課稅等多重性質,若僅以「行業別」來界定管制範圍,執行上將面臨困難。
如境外平台,部分平台既是商品交易場所,又提供廣告投放與金流服務,難以以單一行業定義。
龔明鑫說明,目前電商平台在台並無統一法規定位,若要落地管理,首先需釐清平台在交易流程中的責任歸屬與營運屬性。經濟部將持續蒐集跨境電商營運模式資料,提供後續跨部會討論參考,包含主管兩岸的陸委會、主管電商的數發部。
其實跨境平台的實體業務與數位活動交錯,涉及的議題包括包裹運送安全檢查、關稅課徵等,皆需整合不同主管機關的權責與監理手段,單一部會很難獨立規範。龔明鑫說,「當然,院長的指示我們怎麼樣研究把它可以執行落實」。
行政院統籌召開跨部會會議,落地機制研議中
龔明鑫表示,行政院已責成經濟部、 數位發展部、 交通部、 財政部及陸委會等單位共同研擬,預計由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落地」的具體形式與法規依據,包括是否要求平台設立實體公司、設立辦事處或進行登記課稅等。
他強調,目前尚未有具體立法或登記制度可立即套用,仍需在會中釐清平台責任界定與執行機制。
行政院對此議題的主要訴求在於建立監管責任鏈,以解決境外平台未在台登記造成的監管缺口與消費爭議問題。立法院近期質詢時,也有立委提及若平台不落地,消費者遇到產品瑕疵或退貨糾紛時恐「求償無門」,要求政府訂出明確時程與落地標準。
龔明鑫回應,相關措施會考量消費者權益與國內產業公平性,同時兼顧行政可行性與跨境法規協調,經濟部將配合行政院進行通盤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