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課桌,走向永續:百位教育領袖共議治理新未來
文/永續教科書團隊
8月13日至14日於台北市金華國中舉辦的《永續教科書:學校影響力團隊・跨域賦能共識營》,不只是一場教育活動,更是一套專為「教育現場主導產學合作」所設計的系統性行動方案。
【從願景到藍圖:教育與企業如何對話?】
第一日議程聚焦「學校永續 × 數位雙軸轉型」,由社會設計平台5% Design Action總監伍志翔開場。他以自身十多年服務設計經驗指出:「永續教育不能只談KPI,更要能定義影響力。」
華碩永續長吳澤欣指出,ESG不應流於形式或對外展示,而應與核心策略整合、創造實質價值。以華碩永續為例,華碩始終堅持「崇本務實」的永續發展策略,結合核心能力,推動「數據化衡量、科技化管理」的策略性永續。從量化的明確目標制定到將永續視為產品設計的參數,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因此,他也鼓勵學校從自身條件出發,思考能為學生、社區與環境創造哪些長期影響。對學校而言,這意味著永續不只是課程或活動,而是一套深植校務治理的思維轉型。
李惠銘校長也在活動中分享:「這次的共識營,不只是技術與工具的學習,更是一次集體找回初心的過程。當我們開始用『影響力』來定義學校,那就是教育重新被社會看見的起點。」
【AI如何協助學校打造品牌與永續價值?】
下午場,由SoWork創辦人王俊人主講「AI賦能的學校品牌形塑」,分享AI如何協助學校建立數位形象、強化對外連結並提升師生參與度。
他提出關鍵提問:「在數位世界中,你的學校被誰看見?又傳遞了什麼價值?」強調品牌不再是標語,而是永續影響力的起點。
擔任引導夥伴的「環境友善種子」團隊執行長王書貞指出:「設計教育行動的關鍵,不在於給答案,而是陪伴學校找到自己的問題與可能。」,也運用其系統思維與環境教育經驗,協助各校釐清現況、定錨願景。
【從藍圖到實踐:讓學校提案不再是難事】
本次兩天課程設計,採用「定錨 → 設計 → 執行 → 驗證 → 擴散」的五段式實作框架,從校本願景出發,逐步引導教師團隊產出具體的「永續藍圖」與「企業提案簡報」。現場透過多項專業工具如利害關係人地圖、資源盤點表、合作模組卡牌等協助學校進行完整方案設計與行動路徑規劃。
【教育現場的下一步:從計畫變成典範】
此次共識營背後的《永續教科書》平台,也同步公布未來行動藍圖,將持續協助學校深化執行力並擴大影響力。接下來,平台將提供永續藍圖實作工具包與產學合作提案輔導,協助學校具體化行動方案;同時培育具備示範潛力的學校,啟動陪跑與資源導入機制,讓好的實踐不只落地,更能成為他校參照的典範。
下一步行動|攜手企業與學校,推動教育影響力的長期實踐
接下來,《永續教科書》不僅將持續作為平台推手,更將扮演教育轉型的長期陪伴者。 平台將陸續啟動永續企劃輔導、產學合作媒合與數位工具支持,讓更多學校從「被動參與」成為「主動設計者」,共同打造「學校提案 × 企業共創」的新型合作場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