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獨裁者的治理災難和權力強化
(德國之聲中文網)時事節目“不明白播客”發布主持人袁莉對政治學者吳國光的訪談《習近平失去權力了嗎?》。吳國光指出,習近平統治的邏輯叫做“斯大林邏輯”,就是高度集中的權力和治理災難相互之間,存在一個螺旋強化的關系。當習近平的權力越集中,他的決策就越任性,他也不太聽別人的,他一拍腦袋,這樣那樣,就必然帶來決策的失誤,因此也就帶來治理上的災難。這些治理災難包括清零政策,後來倒行逆施的經濟政策,也包括外交等一系列的決策。從權力高度集中到治理出現災難這條線是不難理解的。隨著習近平的高度集權,治理上的災難,民眾遭的罪也越來越多。
吳國光說,在中國的制度下,可能大家對誰不滿意,恰恰說明他不垮台。且不說現在習近平是第一把手,高度集權。當年六四的時候,最開始民眾對鄧小平、趙紫陽、李鵬都不滿。過了一段時間全都集中對李鵬不滿了,不再集中對趙紫陽了,李鵬會更能得到鄧小平信任了,趙紫陽一定會垮台。這才是專制政權的邏輯。
吳國光認為,從治理上的災難到獨裁者強化權力、進一步集中權力,這個過程裡對精英的關鍵就是清洗,對老百姓關鍵就是洗腦。大飢荒發生時,大家不知道原因,說是自然災害,是蘇聯人搞的,這是一種洗腦。今天洗腦也還起作用,武漢疫情出現以後,當時也說是美國軍人帶來的,也還是有人相信。但是對於精英,恐怕主要就是靠清洗、整肅了。
特朗普的關稅戰對台灣不利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 《特朗普2.0為何讓賴清德這麼棘手》,作者李濠仲(時事評論作家)引用彭博社文章指出,因為隨著特朗普的貿易戰,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加劇了緊張關系,特朗普的交易性格,恐怕非常不利台灣,而中國更可能借由美國的注意力分散,藉軍事、經濟、外交和心理層面進一步打擊台灣。
文章說,早從上任之初,特朗普就已重申了他的世界觀:聯盟並非基於彼此價值觀,而是基於各自的影響力,這讓他無畏威脅北約,侮辱亞洲盟友,然後對從美洲到歐洲的所有國家征關稅。接著,對台灣近期連三件事,其一,取消國防部長顧立雄的華府訪問;其二,不讓賴清德過境紐約;第三,對台商品征收20%對等關稅(高於日韓)。那麼,以特朗普2.0全球性的行事表征,若真要以“美國新右派”角度看台灣對特朗普政府的使力不足,所當擷取,或在認清真正塑造特朗普對外聯盟的核心──誰有籌碼、誰有權力。
不過,作者認為,美國國會(甚至五角大廈)直到今天所關切的,並非台灣如何失去特朗普,而是美國如何失去台灣(這將實質沖擊美國),《對台六項保證實施法》的起草,是美國國會傳遞出的一個訊號,既是對特朗普,也是對台灣發送。眼前,台灣並不會因為關稅就變得脆弱,賴清德的挑戰是在遇到崇尚“零和博弈”的特朗普時,如何在多條戰線上同時面對中國的借機圍攻。
特朗普讓中國搶佔先機?
上周是原子彈爆炸80周年紀念。《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作者Garrett F. Graff(記者、歷史學家)說,曼哈頓計劃是一座高聳的豐碑,是人類努力與成就史上的偉大壯舉之一。然而,特朗普政府正系統性地瓦解曼哈頓計劃和“二戰”留給我們的科研文化——正是這種文化推動了美國的繁榮。在現代史上,還從未有國家如此徹底地背棄自己的核心優勢。當年成就曼哈頓計劃的關鍵要素,如今正遭受沖擊。政府大幅削減科學與健康研究經費,背棄了由移民的創新精神與遠見所推動並革新的歷史傳統。美國終將發現,我們已將曼哈頓計劃最偉大的遺產揮霍殆盡——其核心並非原子彈本身,而是開辟了科學與政府協作的新範式。
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背棄這項傳統,發生在中國的研發事業騰飛之際。若中國趁美國自損之際搶佔先機,贏得21世紀的未來發明主導權,美國人或終將發現辜負了曼哈頓計劃最偉大的遺產。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