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心悸原因百百種!這些情況可自行緩解,哪些必須就醫?

常春月刊

更新於 10月20日03:27 • 發布於 10月26日00:24

心悸,指的是感覺自己的心跳異常、跳得快或不規則,讓人心慌或緊張。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性、功能性、病態性或外在因素影響,要判斷是否危險,往往需要醫師評估或進一步檢查。

一、功能性與生理性心悸
這類心悸通常與情緒、壓力、疲勞或過度運動有關。只要充分休息、調整生活作息,大多可自行恢復,不必過度擔心。例如熬夜後的心跳加速、緊張焦慮時的心悸,多屬此類。

二、結構性非病理性心悸
若心臟結構本身沒有明顯疾病,但心跳仍明顯加快或心悸明顯,醫師可能會評估並開立可降低心跳或交感神經張力的藥物,如β阻斷劑等,以緩解症狀,提升生活品質。

三、病態性心悸
若心悸源自心臟傳導異常或血管阻塞,就需要積極治療。例如:

  • 心臟多出傳導電路:可透過心導管電燒術(射頻消融)消除異常電路。
  • 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律不整:可能需要介入手術打通血管。
    這類心悸若不治療,可能增加中風、心衰竭或猝死風險,因此不可輕忽。

四、更年期心悸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因荷爾蒙波動可能出現熱潮紅、心悸等症狀。通常這種心悸屬於生理性,不會危及生命。必要時可透過補充荷爾蒙或輕度藥物控制,以改善生活品質。同時要注意停經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定期追蹤健康狀況。

五、外在因素引起的心悸
咖啡因、茶、能量飲料或某些感冒藥物也可能引起短暫心悸。這類情況只要停止攝取,心悸通常就會消失,一般不需就醫。

小提醒:何時應立即就醫?

  • 心悸伴隨胸痛、呼吸困難或頭暈
  • 突發且劇烈的心悸
  • 心悸頻率逐漸增加或長時間不消失
    這些情況可能提示心律不整或心血管疾病,應及早就醫檢查。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心肌梗塞突發作!醫授「送醫前自救方法」 肩膀痠痛活動後又好是警訊
·「4大隱形殺手」害你突發心肌梗塞!吃太快也中招 醫:不菸不酒、膽固醇正常≠沒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