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剝削通報案件!性影像犯罪占8成
[NOWnews今日新聞] 今年適逢我國《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治條例》立法30週年,衛福部於8月8日至10日舉辦特展,回顧從草擬專法、社會倡議到發展被害人服務等過程。而在舊法時期,每年通報案件數為300至500件,被害型態以對價性交、坐檯陪酒為主。但在106年防制條例修正後,以新增的兒少性影像犯罪樣態為大宗,通報數量逐年上升,且以散布、拍攝兒少性影像占8成6。
衛福部於8月8日至10日舉辦特展,將兒少性剝削防制工作的發展歷 程,做系統性的整理與介紹,開幕式以30週年影片揭開序幕,回顧我國兒少性剝削防制,從社會倡議、草擬專法、發展被害人服務到翻轉價值信念等推動的關鍵歷程。
兒少性剝削通報案件上升 衛福部:性影像犯罪為大宗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說,根據衛福部統計,在舊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時期,每年通報案件數約為300件至500件,兒少被害型態以對價性交、坐檯陪酒為主。
張秀鴛提到,106年《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修正施行後, 新增的兒少性影像犯罪樣態成為大宗,以113年為例,全國有3582件兒少性剝削通報案件,其中涉及拍攝、散布兒少性影像占8成6。
張秀鴛指出,因應犯罪手法不斷翻新,於112年及113年進行2次修法,除了加重刑責、增訂罪刑以嚴懲兒少性影像犯罪,並成立性影像處理中心,單一窗口受理申訴案件,加速性影像移除下架,此外也運用公私協力辦理兒少性影像轉碼比對移除計畫,透過與國際性影像資料庫比對,預防性阻攔兒少性影像再度被上傳。
性創傷深層長久 衛福部:全國有13處復原中心提供協助
張秀鴛說,我國雖然訂有責任通報制度,所有兒少性剝削被害人依法會被通報到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接受相關服務,但性創傷是深層且長久的,許多被害人通常是到服務結束或是成年之後才開始出現身心症狀,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張秀鴛表示,衛福部補助民間團體及心理諮商所成立性創傷復原中心,提供性創傷復原與諮商輔導等服務,目前全國已有13處,期望能陪伴有需求的被害人走過人生低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