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民親中化?藍白合2028勝算高? 小笠原欣幸這樣說……
陳定瑜/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726大罷免以挺罷方完敗收場,外界不少人解讀親中勢力在台灣增加,甚至是台灣選民親中化,但長期觀察我國政治局勢的日本政治學者、現任清大榮譽講座教授小笠原欣幸反駁此觀點,直言台灣民意以「維持現狀」為壓倒性多數,這次即使是在野黨拿下勝利,也不意味著台灣人願意走向統一,未來的選舉中,如果有任一政黨想將台灣帶向統一的道路,都會遭選民唾棄。不過小笠原教授也坦言,從這次大罷免投票的經驗來看,藍白若順利整合,民進黨在2028總統大選恐屈居劣勢。
小笠原欣幸近日接受《新聞周刊日本版》(Newsweek Japan)主編長岡義博專訪,談論台灣在726大罷免的政治局勢變化。長岡義博提到,726投票同意票有42.5%,不同意是57.5%,小笠原表示,這次發起罷免的24個選區都國民黨的優勢選區,出現這樣的比例並不意外,要評估這個結果,需要與去年1月的大選來進行比較,從數據上看,相較去年投票給民進黨賴清德的人,這次同意罷免的人數比例其實有增加。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去年國民黨侯友宜與民眾黨柯文哲各自出線角逐總統大位,並且都獲得一定的得票,這次藍白合作成功幫助藍委挺過危機,但不同意罷免票比侯、柯2人當時加起來的得票比例還要低。
長岡義博接著提問,726的結果是否意味著台灣選民是否親中化?台灣小笠原直言,台灣民意現在還是以「維持現狀」為壓倒性多數,未來無論哪個政黨想要執政,都會以「維持現狀」為基礎來制定政見,如果偏離此一方向,就會全盤皆輸,這一點到現在都沒有改變;而且從政大選舉研究中心今年7月公布的調查顯示, 支持統一的比例完全沒有增加,因此基本上可以斷定台灣的認同結構沒有改變。
不過小笠原話鋒一轉,「雖然目前沒有改變,但問題是在野黨在這次大罷免取得最後的勝利,在野黨與中國對話的態度積極,執政黨則是盡量保持距離,如果接下來還是在野黨主導,認同結構就可能發生變化,例如通過擴大與中國交流的政策,或者地方政府更積極與中國接觸,也就是說台灣與中國的距離不排除在未來發生改變。」小笠原表示,執政黨對內在這次關係到政府命運的大罷免中大敗,外部環境也很糟糕,聲勢大振且在立法院佔多數的在野黨,在國會更加猛烈的抨擊執政黨,「我認為民進黨及賴政府如果不重新制定戰略,挽回下滑的支持度的話,處境將會非常艱難。」
長岡義博也問到2028總統大選,「屆時國民黨或民眾黨,或者國民黨聯合民眾黨,他們勝出的可能性比較高是嗎?」小笠原保守回應道,「不,也不能說比較高。因為政治非常複雜,為了準確傳達,現在執政黨和在野黨的力量是勢均力敵的,這才是正確的說法。我想這種勢均力敵的局面將持續到明年的縣市長選舉,然後到2028年的下一次總統大選。從這次罷免投票的經驗來看,在野黨如果整合,絕對有勝算。所以他們很可能會整合,形成一對一的對決。到時候會怎麼樣?這就必須密切關注中國的動向,以及台灣執政黨和在野黨整合後的候選人會提出什麼樣的政見。」
最後小笠原指出,這次大罷免的結果對於賴政府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打擊,接下來的重點是如何恢復元氣,「我想在野黨將在一段時間內掌握主導權。與此同時,我非常關注中國動向,中共會以各種形式干預台灣選舉是極為明顯的,例如去年總統大選他們招待里長去中國旅遊,試圖讓他們支持特定政黨,還有透過網路擴大影響力的資訊戰、間諜滲透等等,這些在台灣都有具體的案例,也都有確鑿的證據。但我要再次強調,台灣的民意並沒有增加對統一的支持。這意味著在野黨如果考慮到下次選舉,絕對不可能說他們支持統一。如何定位與中國的距離,這在台灣一直是一個討論的焦點,而這也將成為下次選舉的重點。」
顯示全部
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