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海線記憶派展覽│以土地與感知延伸 重新共鳴層次藝術!
如果記憶能被建築承載,那麼每一道光影與縫隙,都是一段等待被重構的故事。三位藝術家,以土地的痕跡、視覺的感知與建築的殘影,共同拼湊出《罵頭集合》裡層層交疊的記憶地景。《罵頭集合》展覽以「土地、視覺與空間中的記憶層次」作為核心議題,試圖回答記憶究竟如何被看見與保存。三位藝術家透過不同的創作語言,將看似零散的片段轉化為彼此交錯的風景。觀者在展場中,既能看見個人生命的痕跡,也能感受到群體歷史留下的重量。這樣的層層疊加,不僅喚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更提供了一種新的觀看方式:記憶不再是靜止的影像,而是與空間、環境不斷對話的有機體。
土地與生活的流動軌跡
展覽並未僅止於靜態的呈現,而是讓土地與生活的流動性在作品中顯影。透過材質的運用與裝置的安排,藝術家呈現土地如何留住人類的活動軌跡,亦展現生活如何在空間裡被重新編碼。這些作品有時像是日常的痕跡紀錄,有時則是抽象的空間語言,但無論形式如何,最終都指向同一個核心——我們與土地的互動,如何在時間推移中不斷改寫彼此的故事。
個人記憶與群體共鳴
記憶最初總是個人的,但在《罵頭集合》中,它逐漸被擴大,進入群體的共鳴層次。藝術家將自身經驗置入場域,並邀請觀者成為對話的一環,讓原本專屬於個人的片段,逐漸成為集體感知的一部分。這種從「個人」到「群體」的轉換,讓展覽不僅止於觀看,而是一種參與。每位觀者在展場中的感受,都會再次疊加進展覽的敘事,成為新的記憶回聲。
記憶重構的可能性
最終,《罵頭集合》提出的問題,是一種對記憶與存在的追問:記憶能否被重構?在什麼樣的空間中,它會再次被觸發?透過低光掃描般的氛圍,作品營造出一種暫時的親密感,使觀眾得以細細凝視那些原本不被留意的細節。建築的縫隙、光影的流動、物件的殘影,都成為了記憶顯影的載體。這場展覽不僅僅是藝術作品的集合,更像是一場共享的實驗——讓記憶能在土地與建築中呼吸,再次被看見。
【罵頭集合】
展覽期間:2025/07/29 - 2025/09/16
展覽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西8號
※文章僅提供活動相關資訊,並非活動聯繫窗口
延伸閱讀//平價鍋物代表謝幕!輕井澤旗下「拾七火鍋」8/31全台歇業!
延伸閱讀//台中墨畫特展!篆隸行草百花齊放 筆下眾妙、心中優游!
圖片來源:IG@dust._journey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聯絡信箱:service@sharelife.tw
◎加入台灣旅行趣ShareLife官方LINE生活圈享優惠:https://bit.ly/2JXDPGv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