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病比失控!新聞出來才要查 工會:醫護離職單恐比公文快
雙和醫院急診護病比高達1:13,單周22次滿床通報,是新北最塞的醫學中心。衛福部長邱泰源當時回應,馬上了解。醫師工會今(18)日指出,急診已陷入空前危機,衛福部長似乎要等候新聞才來了解急診慘況,「恐怕(醫護人員)遞交離職單的速度會快過長官的公文」。
衛福部雙和醫院急診近日張貼「護病比1:13」與「待床63人」公告,單周通報滿床次數達22次,是新北地區最壅塞醫院,引發軒然大波。邱泰源16日表示,將馬上了解,看是否有違規問題。醫師職業工會今表示,此發言凸顯了官方對於議題掌握與相關規範的認知落差,更映照出當前台灣各大醫院急診面臨的空前危機。
為何會有衛福部規定護病比1:6,但急診護病比則遠超一倍有餘的怪誕狀況。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指出,實際上「1:6」的規定是病房的護病比規範,一旦現有人力照顧比超過此數字,則代表照護負荷超過了安全閾值,必須停止接收更多患者。但源源不絕的患者若有住院需求,則須持續在急診等候,為期數日到數週的狀況皆有,一名急診護理師照顧10多名各式輕重症患者,並非罕見。
陳亮甫表示,過去普遍認為急診僅提供患者應急處置,且何時何地會湧現突發性增多的醫療需求難以預料,故難以制定所謂急診護病比。但如今患者在急診等候時間大幅度延長,醫療人員不可能坐視病情惡化而不進行必要治療,於是便造成急診的醫療負荷陡增,除了藥物治療、生命徵象監測以外還必須處理臥床患者的便溺與餐食,無怪乎急診護理人員離職數暴增,更加陷入照護負擔重的惡性循環。
陳亮甫認為,若要降低急診護病比,無非減少來診數量、提高病房收治容量、增聘急診護理員額三個作法。但政府無意挑戰民眾就醫自由,護理人力也不能召之即來,急診護理補助姍姍來遲,是造成現況的元兇。醫療人員都想問,「衛福部長想查的不法究竟為何?更直白地說,急診護病比高漲就是符合一切政府制度下的產物,代價是居高不下的急診醫護離職潮,疫情後幾乎不曾改善」。
陳亮甫說,從年初急診壅塞問題至今,衛福部確實不是毫無作為,包含提高急診診察與護理給付、推廣OPAT(非住院靜脈注射藥物)模式、發放醫院護理人員津貼等。但這些作為究竟有無改善現況,除了民眾一無所知以外,醫療人員也感受稀薄,尤其看到部長似乎要等候新聞來了解急診慘況,恐怕(醫護人員)遞交離職單的速度會快過長官的公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