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莊人祥證實罹胃癌!名醫點名8成與它脫不了關係 快學會「這五招」保胃

健康2.0

更新於 10月13日10:17 • 發布於 10月13日16:00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昨日(10/4)深夜於臉書證實,在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可以說是「祖上有燒香」,也特別感謝榮總醫療團隊與家人的支持。台大醫師李宜家指出,八成胃癌源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常透過家庭在20歲前傳染。為此,民眾應落實「保胃五招」,阻斷感染途徑,守護胃部健康。

根據《鏡報》報導,莊人祥罹患胃癌,已在榮總接受治療很長一段時間,知情官員透露,其實在新冠肺炎疫情快結束時,莊人祥身體可能就出現狀況,他仍拚命投入防疫工作,可以說是「用生命防疫」。莊人祥昨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我的確在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跑疾管署的醫藥記者也都知道。」目前恢復的很好。許多網友紛紛湧入他的臉書,為他加油打氣。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驚傳罹患胃癌,目前狀況良好。(翻攝自莊人祥臉書)

胃癌「真凶」曝光 八成源於幽門桿菌感染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十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指出,高達八成的胃癌是由幽門桿菌感染所引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

幽門桿菌能在胃酸環境中生存,長期感染會導致慢性胃炎、潰瘍,甚至演變成癌前病變,最終導致胃癌。除了幽門桿菌,生活飲食習慣也是風險因素,例如抽菸、過度食用重鹹或醃製食物,都會增加罹患胃癌的機率。

家族群聚感染最常見 從小就被傳染

李宜家表示,早期幽門桿菌感染多在家戶中發生,尤其在20歲以前最為常見。許多人都是在幼年時期,因家庭成員間的共食習慣,如共用碗筷、杯子,透過經口傳染而感染。

感染後,幽門桿菌會在胃中長期存在,引發慢性胃炎,並緩慢進展為癌前病變,好發年齡在65~75歲,平均約70歲時演變為胃癌。由於幽門桿菌長期居住在胃裡,主要藉由人與人之間的糞口或口對口傳染,因此,家戶成員間的感染機率會比一般家庭高出兩倍。

早期胃癌難察覺 貧血、體重下降已是晚期徵兆

早期胃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或是症狀與一般胃部不適難以區分,導致其發現率不高。李宜家提醒,當出現貧血、體重下降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比較嚴重的進行期胃癌。

早期發現與治療 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

李宜家強調,早期胃癌若能透過胃鏡進行黏膜下切除,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然而,進行期胃癌若無法手術切除,則需仰賴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且通常需要持續治療。

明年國健署推全國性幽門桿菌篩檢

為積極預防胃癌,國民健康署明年將推動全國性的幽門桿菌篩檢計畫!這項計畫將與大腸癌篩檢同步進行,針對45歲以上民眾,透過糞便檢體一次檢測兩種疾病。

此外,國健署也從2018年起,已在55個原鄉地區針對20歲以上民眾提供幽門桿菌檢測。這些預防保健措施的投入,有望使胃癌發生率逐漸下降。

擺脫胃癌威脅 從「保胃五招」做起

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落實「保胃五招」,共同守護胃部健康:

  • 健康飲食:少吃醃製、煙燻食品及生食,多新鮮蔬果。

  • 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共杯、共食,養成公筷母匙的好習慣。

  • 規律運動: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最大心跳率60%以上,稍流汗並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最大心跳率計算方法:預估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 遠離菸檳酒:拒檳戒菸少喝酒,健康能長久。

  • 及時檢查:如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若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

誰是胃癌高危險群?這些人更需積極篩檢

李宜家建議,若有以下情況,應提早進行幽門桿菌檢測及追蹤:

  • 胃癌家族史: 特別是一等親有胃癌病史者。
  • 曾感染幽門桿菌且胃鏡檢查發現有癌前病變者:建議每兩到三年追蹤一次胃鏡。

除菌治療超簡單 兩周療程告別胃癌「元凶」

李宜家指出,幽門桿菌的治療其實非常簡單有效,僅需兩個星期的療程,九成以上都能成功除菌,且再次感染的機率低於千分之三。早期除菌治療能有效阻斷病程發展,大幅降低胃癌發生率。若出現腸胃不適,請務必及早就醫,透過主動檢測與健康生活型態的結合,共同邁向健康「胃」來。

◎ 圖片來源/莊人祥臉書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李宜家醫師.國健署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牙齦腫痛還以為是火氣大?牙醫師親揭牙齦發炎6關鍵 這事不解決恐陷惡性循環

頭暈、疲倦?小心血管被油堵住了!營養師3招「救血脂」有效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快訊/郭台銘媽媽今北醫辭世 享嵩壽100歲 !北醫附醫回應了

三立新聞網
02

每天刷牙卻還是蛀牙、牙齦發炎?醫曝「這個動作」害的 一票人超錯愕

常春月刊
03

肺炎已成第三大死因!專家:65 歲以上務必接種「這2劑疫苗」

健康醫療網
04

長壽秘訣曝 沖繩人愛吃「1甜食」!很少健身也不跑步

三立新聞網
05

明天立冬!麻油雞、薑母鴨太燥熱 中醫揭「白蘿蔔是養生首選」

中天電視台
06

婦女額頭腫起來卻不痛不癢!朋友提醒才就醫 竟是「額部骨瘤」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