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推居家診療 攜手社區打造「無縫醫療照護網」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15日01:3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的患者,若合併慢性傷口問題,頻繁往來醫院回診是龐大工程。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若家中有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的患者,家屬照護壓力沉重,往往難以兼顧褥瘡、糖尿病足潰瘍等傷口的照護,若癒合不佳引發感染或多重併發症,將演變成更大的負擔。傳統外科門診提供個別患者的時間和資源有限,不足以妥善處理成因複雜的慢性傷口,為此奇美醫院設立「傷口照護中心」,透過整合式照護、居家訪視等模式,為患者提供多面向的協助。

奇美醫學中心傷口照護中心主任林祐丞醫師說明,正常傷口在發炎期後將進入增生期,隨後逐漸癒合。然而,若因感染、營養不良或疾病影響免疫反應,肉芽組織或表皮細胞無法正常運作,可能導致傷口持續「卡在發炎期」。過去定義傷口若在兩三週仍未癒合,即為慢性傷口,「但後續觀察實際狀況,部分患者經過兩三週已惡化嚴重,因此目前只要發現傷口癒合狀況不如預期,就應該提高警惕並回診治療。」

慢性傷口成因多元 奇美醫院推「整合式照護」應對

慢性傷口其實是多種潛在疾病的最終表現。林祐丞醫師舉例,糖尿病友常見神經性潰瘍,因感覺神經受損,受傷也不自知;末端血液循環不佳的患者,足部則可能因血液供應不足而壞死。另外靜脈性潰瘡、自體免疫疾病、接觸性皮膚炎等也容易形成難以癒合的傷口。

隨著醫學觀念進步,全台多家醫院陸續成立傷口照護中心,旨在為病情複雜的患者提供全面性的整合照護。林祐丞醫師分享,該院傷口照護中心結合跨科別合作和專業護理,醫療團隊有更充裕的時間了解傷口的成因,並給予相應的處置,同時提供後續照護的衛教指導,讓患者的照護品質獲得提升。

醫療團隊也會為每位患者建立「治療計畫表」,從營養、生活習慣到用藥等各方面進行完整評估和追蹤記錄,確保不忽略任何影響傷口癒合的環節。患者除了透過心臟血管科、新陳代謝科等科別醫師轉介,該院傷口照護中心門診為獨立單位,也提供有需求的患者搜尋相關資訊並自行掛號。

居家醫療讓患者不再來回奔波 更可突破傳統門診限制

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的患者,若合併慢性傷口問題,頻繁往來醫院回診是龐大工程。林祐丞醫師表示,奇美醫院傷口照護中心近年推行居家診療,患者不僅免去舟車勞頓,醫師與護理師親自到患者家中,也能直接觀察影響傷口癒合的居家狀況,同步指導患者調整生活習慣。

林醫師進一步說明,過去曾有患者褥瘡長期無法癒合,進行居家訪視後才發現,原因出在患者習慣以固定姿勢坐在家中特定的沙發,因此團隊建議其改變坐姿、使用枕頭減壓,避免同一部位持續受壓,「如果患者來到診間,這類問題就不容易被發現。」

除了生活習慣的調整,充足營養是傷口癒合的關鍵,但容易被忽略。患者應確保飲食均衡,例如茹素患者應留意蛋白質攝取,醫療團隊也會協助評估維他命D、鋅、鈣等營養素是否足夠。

傷口乾燥結痂好的快?醫打破舊觀念 保持濕潤有助修復更順利

傷口本身的處理更是居家照護的一大重點,醫療團隊除了在現場教導患者、家屬或居家護理師如何處理傷口外,也將配合患者狀況選擇合適的傷口照護醫材敷料。林祐丞醫師表示,許多人仍停留在「傷口要盡量保持乾燥」的舊思維,臨床觀察發現乾燥結痂的傷口雖較不易感染,卻需要相對更長的時間才能癒合;讓傷口保持適度濕潤,則可加速傷口代謝和肉芽增生,縮短整體癒合時間。

林醫師說明,傳統藥膏提供的濕潤度相對有限,而新式醫材如水凝膠類產品,可協助保持傷口表面濕潤,且不同水凝膠會添加不同成分,例如肌肽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傷口脫離不正常的發炎反應,臨床觀察中發現,含肌肽成分的水凝膠能維持傷口濕潤環境,有助於傷口修復過程,並改善紅腫等不適情形;實際效果仍應依個人狀況,由專業醫師評估與建議。

從醫院到居家護理 完整照護網絡患者不漏接

林祐丞醫師表示,奇美醫院積極與社區診所和居家護理所合作,透過講座、國際研討會、LINE群組等方式保持緊密交流與互動,共同在台南地區建立完整照護網絡。患者若長期飽受慢性傷口困擾或感覺到恢復不如預期,建議可直接前往醫院的傷口中心門診;一旦進入區域的照護網絡,後續不論需要更進階的醫學中心治療,或治療後的居家照護支援等,都能在醫師評估與轉介下,獲得最適合的安排。

【延伸閱讀】

看懂你的傷口 醫師親授敷料挑選指南

傷口照顧千萬別馬虎! 返家照護、敷料選擇、除疤撇步一次看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