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攜手花蓮縣府教育處培育SEL教師
為配合政府「健康臺灣」的國政願景,教育部推出「幸福教育、健康臺灣、幸福學校、師生共好: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114年至118年)」,期望營造友善幸福的校園環境,促進師生的情緒健康與整體福祉。慈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與花蓮縣政府教育處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攜手舉辦「社會情緒學習教室~SEL工作坊」,為花蓮在地教師開啟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之路,全面提升教育現場的教學效能與教師福祉。
首場研習於8月4日在花蓮縣教育處熱烈展開,特別邀請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課程督學鄭敬儀擔任講師。儘管正值暑期,仍吸引超過50位實體與線上教育工作者踴躍參與,顯見教師對SEL的高度關注與期待。慈濟大學副校長暨師資培育中心主任何縕琪教授在開幕致詞中指出,對許多教師而言,「社會情緒學習」或許仍是新名詞,但其核心價值實則源於教育者對自我照顧的重視與實踐。她勉勵與會教師們把握這次學習機會,實踐「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使命,成為校園中的種子教師,將所學內化並擴散至同儕,共同營造有溫度的教學現場。
花蓮縣教育處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輔導員、前鶴岡國小校長游可如則分享,SEL是透過系統性思維,將情意技能與正向態度自然融入課程,讓學生從小就能發展出面對生活挑戰與人際互動的能力,進而提升自我覺察、情緒調節與同理他人的素養。
課程中,鄭敬儀講師以「暑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作為破冰活動,開啟彼此連結與自我反思的空間,接著透過三個引導性問題:「如何讓感受自由?」「情緒如何影響生活?」「我是情緒科學家嗎?」引導學員深入探索,並於分組對話中統整核心概念、尋找共鳴。學員們熱烈回應:「學會感受自己的感受很重要」、「要知道如何描述,才能在感受中自由進出」。課程尾聲的「靜默對話」活動,更讓每位學員有機會沉澱思緒、回顧所學,看見自我轉化的軌跡。
未來,慈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將持續與花蓮縣教育處課發中心共同推動SEL的理念,陪伴更多教師從自我覺察出發,培養正向情緒素養與關係經營能力,為教育現場注入溫柔而堅定的支持力量,讓「幸福學校、師生共好」不僅是願景,更是日常可實踐的教育目標。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