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界新標準!選購保養品除了避開黑名單成分,妳更該問「產品有 PIF 了嗎?」
當妳面對琳瑯滿目的保養品時,妳最在乎什麼?「天然?」、「有效?」、「價格?」
妳可能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成分,學會避開那些可能引起爭議的「黑名單」成分。但妳有沒有想過,除了成分表,妳手中這罐產品的「製造過程」和「完整安全報告」在哪裡?在資訊不對等的時代,妳真的能百分之百信任品牌口中的「安全」嗎?
PIF 新法規上路:保養品安全的「終極把關人」
PIF 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告要求,其核心目的在於以科學與文件為基礎,為產品提供完整的技術背書。對於高度依賴信任的保養品領域,PIF 就是妳所購買的保養品從原料到成品,最詳細的「全套履歷與體檢報告」。
PIF 提供了三個安心價值:
- 毒理學安全評估報告: 證明產品中的成分已透過文獻審核與專業評估,確保在設計濃度與條件下,對肌膚是相對安全的低風險等級。
- 原料來源追溯: 確保所有成分都是合法、可靠、有科學依據的。
- GMP 生產證明: 確保產品在無污染、高標準的環境中製造。
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任感不能只來自於廣告
PIF 的專業度,是由「合格的安全評估人員(SA)」來把關。 為了確保這份文件的嚴謹性,法規甚至規範了 SA 必須具備特定專業背景,例如:畢業於醫藥、毒理或化妝品相關科系;或具備豐富的化學/化工科系背景及化妝品安全評估經驗。
過去,我們只能選擇盲目相信。但現在,時代變了!妳的信任,應該建立在「看得見的安心」之上,當一個保養品牌能主動、透明地分享 PIF 裡的核心安全資訊,它等於在告訴妳:「我們對產品的安全性有相當的信心,我們願意用科學證據為妳背書!」
標準認證提醒,PIF 的價值已從企業的「守門員」轉變為消費者的「篩選器」,品牌必須認知到,投資 PIF 不僅是合規,更是對未來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投資。
我們鼓勵所有消費者:在追求美麗的同時,也應追求「安全保障的權利」。從今天起,將「產品有 PIF 嗎?」列為妳選購保養品時的必問問題,妳的選擇將驅動整個保養品市場走向更高的透明與信任標準。
唯有當更多消費者認識並關注 PIF,品牌才會更積極落實建置,配合制度持續推進,台灣也就能共同打造一個更安心、更值得信賴的美妝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為一般化粧品安全與法規資訊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產品廣告或購買建議依據。相關制度說明依衛生福利部公告為準。
延伸閱讀:
・PIF 必備 16 項資料圖解版懶人包整理
・PIF 不是誰都能簽!你的化妝品安全資料簽署人(SA)找對了嗎?